创业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中国或迎第四次创业潮

05.05.2015  10:57
核心提示:国务院发布促就业、创业文件: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创业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大众创业,国家层面再度添柴。5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发布,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在此,本报特刊发两组报道,一是政府层面如何促进创业、就业,尤其如何纳入政绩考核,另一篇是地方政企方面对文件的解读,客观分析当前的创业热潮的趋势和挑战。             目前,就业考核有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创业考核的具体指标到底用哪一个好,仍存在争议。目前涉及到创业的指标有:创业存活率,个体户新增人数,中小企业新注册数量等。             中国就业政策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未来考核政府除了就业,还要有创业,这与过去有重大的区别。”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5月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此前,国家五年规划以及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宏观调控指标关于就业的内容,主要有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不过根据5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以下简称“《创业意见》”),下一步将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同时,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细化目标任务等指标,提高权重,并层层分解,督促落实。             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政府考核可能将出现城镇新增就业和调查失业率双重指标,创业指标也会纳入考核。此前国家统计局每月都在进行失业率的调查,并且有了稳定持续的数字。             有统计系统人士此前透露,何时公布调查失业率,只等安排。             第四次创业潮             上述《创业意见》指出,下一步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系“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 不过,此次《创业意见》强调创业则有更深的含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解读时称之为“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的4.0版”。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认为,现在国家对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比如允许一个场地可以注册多个公司,这就是要让创业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增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过3次创业浪潮,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第一次是个体户比较多,第二次、第三次是私营企业多。目前属于第四次。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认为,第四次的创业与过去不一样。             像十七大已经提出过“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但是当时主要是把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来提出的。现在的认识是,创业不仅可以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且能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创业成为政府考核指标             《创业意见》提出,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细化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资金投入、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提高权重,并层层分解,督促落实。             不过,如何考核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是创业考核使用什么样的指标,另外相应的配套改革要跟上。             目前,就业考核有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创业考核的具体指标到底用哪一个好,仍存在争议。目前涉及到创业的指标有:创业存活率,个体户新增人数,中小企业新注册数量等。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表示,创业作为政府考核的内容,用什么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配套方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如果要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要有创业的条件,比如各个垄断的服务业领域需要尽快放开,另外一方面,大学生如何创业需要有相应的课程培训。             《创业意见》提出, 将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评价机制。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             记者获悉,目前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约1300多万,实际经济增速7%左右,每一个经济增长点,可以带来18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这与过去“九五”、“十五”时期每一个经济增长点,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只有八九十多万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赖德胜则认为,随着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服务业比重也在加大,未来完成1000万的就业岗位,需要的经济增速不必太高。“经济只有6.5%,也能保证每年城镇新增1000万就业岗位。”           “像现在各种服务业,比如餐饮业,以及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都可以快速带动就业增长,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