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出炉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

17.04.2016  00:39

《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出炉

在成都,每一个有创业勇气的人才,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舞台。4月14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以下简称《计划》),多条创业利好政策即日启动。其中,明确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和支持“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建众创空间,成为关注热点。

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投入到创业潮中

“打破制度束缚,让科研人才、大学老师以及掌握科技生产力的人才,投入到科技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并享受创新创业的红利。成都在这方面的政策,有实在的利好。”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创新创业最关键的就是要释放人的能量。过去30年中国主要释放的是体力生产力,而未来30年释放的应该是脑力生产力。中国的脑力生产力更多地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人才身上。同时,还应该释放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的市场人才,以及其他脑力人才的生产力。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出台成果转化成都“新十条”,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将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允许高校院所非正职领导兼职取酬,放活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双肩挑”人才。同时,开展“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引才活动,赴国内一线城市、著名高校或海外人才聚集地招揽人才;鼓励支持在蓉高校探索建立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制度,促进校企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

鼓励创新产品开拓的政策也同步发布。成都市将出台支持新产品开拓市场的扶持政策,修订创新产品研发补贴管理办法,助推创新创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支持“僵尸企业”闲置厂房建众创空间

创新创业可以和“去库存”有效结合么?成都“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将发挥大作用。郫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晓平介绍了当地一个“去库存”的生动案例。

一年前,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调整及智能化设备的运用,位于郫县的“菁蓉镇”,人气从过去的10万多人下降到不超过两万人。随之而来的,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楼宇面积以及众多其他配套设施闲置。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源?成都市结合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把这些闲置楼宇改造成了“创业追梦人”的创业平台。一年来,“菁蓉镇”吸引了8000多位新“租客”,又活跃了起来。

“‘去产能’的另一种形态,是‘消化产能’。企业闲置的设备资源将在创新创业的大舞台重新焕发生机。”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计划》明确提出,政府将引导高校院所、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闲置楼宇、库房、工业厂房升级改造,转换为各类创新创业专业孵化器。同时,支持“僵尸企业”的闲置厂房改(扩)建众创空间,实现去库存与创新创业的有效结合。

此外,在载体孵化能力升级方面,成都将着力打造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M个集聚区及N个专业特色区,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布局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同时,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积极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