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头版报道“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
5月12日,《科技日报》在头版刊登对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的报道,重点关注了西南交大创新创业的蓬勃态势和项目团队,报道全文如下:
在5月9日举行的“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中,300余位创投机构、创业者代表共同见证“奇迹”一刻: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生物传感器先进实验室创建者永远凭借“分子键裂型生物传感器项目”,现场拿到总额1.15亿元的15张投资邀约函,而该团队为项目转化注册的公司资本金仅3万元。
永远作为第6位路演项目代表“压轴”登场。他和团队研制、以生物亲合力为基础的分子键裂扫描生物传感器,能同时检测出由分子键裂引起的共振频率变化和电噪音信号,并获得国际发明专利。该项目在医疗诊断、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可用于提高药物及接种育苗筛选速度和周期、快速检测灾害性生物物质等,目前全球仅有英国剑桥大学、瑞典Chalmers技术大学相关团队开展此项研究。
永远介绍,该传感器可适应直接、实时、原位、在线的痕量免疫分析,未来与行业巨头、研究机构和医院合作,能够在2—3年内推出相应产品,占领行业市场空白并成为标杆企业。“比如过去SARS的确诊需要2—5天,用这一传感器扫描可在几分钟内完成诊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肠杆菌检验,过去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时间压缩到几分钟。”
短短6分钟路演结束后,由5位投资人组成、曾多次“刁难”创业者的评委席,出现难得的沉寂。
“非常惊讶,我总是对科学感到敬畏。很折服,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我祝愿你这个企业。”现场评委、北京惠普通数据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夏鹏轩坦言。
在随后现场评选环节,该项目共收到15份投资邀约函、总金额达到1.15亿元,创下当日之最。
今年51岁的永远教授,原籍上海,曾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学习和工作,赴成都创业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他透露,团队已注册一家名为成都柏森松的企业作为该项目产学研平台,“这个公司很低调,注册资金只有3万块钱。但我相信在融资者的推动下,3万块钱也能够创造奇迹”。
“这项目只是西南交大创业的冰山一角,也是高校创业的冰山一角,我们‘教书匠’总是充满激情活力,一些科研成果随随便便都可以变成好的项目。”永远说,当前各级政府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活动好戏连台,正为科研人员搭建起实现自己梦想的广阔平台,将力促更多高含金量科研技术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他透露,此次收获大量“投资邀约函”后,团队将与西南交大产业园联合进行相关投资对接,“未来项目实施取得成功,我优秀的团队、学生们都将是公司股东,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投身科学研究带来的效益”。
目前,在成都市大力推动下“菁蓉汇”已先后在成都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举办多场。而从今年初,以“菁蓉汇”为核心的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成都市财政已投入近2亿,带动25亿元社会投资投向“蓉漂”创业项目;先后有200余家创投机构与成都创业企业实现对接,400余家企业的400余个项目获得债权、股权等多种模式资金支持。
“以往成都高校科研成果多流向海外、沿海转化的现象正在得以改写,本地转化成为第一选择。”在高校创业领域工作多年的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认为,随着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及“菁蓉汇”“菁蓉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在成都声势见涨,一批高含金量创业项目的本地落户,正成为成都创新创业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