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分海归草根 四川一季度新设私企增长21%

02.07.2014  09:58

制图姜宣凭

  6月27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居住杭州的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忧心忡忡,“今年上半年东南沿海一带民营企业转型压力非常大,创业少,淘汰多。”而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数据让他眼前一亮,无论新增企业还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百分点都超过了惊人的两位数,显示出上半年四川创业火热。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提实习生温驯强

  四川的创业激情,在李庆身上闪现。6月28日早上八点半,熬到深夜才休息的李庆泡了一杯咖啡,抖擞精神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他的创业故事。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睡好觉,就为操持一个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亚太信息系统年会,不满40的他,已挂满一串闪亮的头衔: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身载“四川省百人计划”与“成都市高层次人才计划”等多项荣誉。

  很少人知道,平时忙碌于各种学术会议与教学的李庆,还是一家上百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就在今年年初,李庆的移动电子商务公司“快健康”正式运营,他的几位合伙人还有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背景,李庆本人也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海归博士,他们本来可以轻易到北上广创业,但都选择了成都。

  “成都的创业环境,一点都不比北上广差,某些方面更好。”李庆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他称四川省与成都市政府对创业的政策扶持,不仅面向他这样的高端人才,也面向草根创业。“是一个全方面的覆盖。”这与吴晓波的推测不谋而合,四川省上半年民营经济向好,不是偶然。

  市场有需求

  “最后一公里直达”打破有机食品恶性循环

  谈起最 开始的创业冲动,李庆不由得一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给自己、家庭和身边的朋友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渠道。

  李庆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几位创始人,都有在过海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大家也都为人父母,所以对不断引爆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

  “为什么我们总是担心健康?为什么我们总是缺少时间?既然我们有能力,为什么我们不行动起来改变我们自己和成都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最终促成了快健康的诞生。

  而有经济头脑和国际视野的李庆还算了一笔账,发现这里面确实有商机可挖。“中国大多数有机食品价格是普通食品的5-10倍,而美国只有1.5倍多,这是因为有机食品的消费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规模,所以在种植、运输、销售过程中损耗都很高,导致价格高,从而进一步压抑了有机食品的购买需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他看来,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关键是要从最后一公里直达消费者入手,做同城精细化生鲜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降低周转成本。

  这就是李庆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快健康”的由来,上面集中了“水果、乳品、粮油、家禽、海鲜、猪肉、时蔬”等各种生鲜食品,以APP的形式下载到用户手机上。

  昨日,本报记者尝试购买了750克夏黑葡萄,从下订单到送货上门只用了50分钟。

  创业有条件

  政府支持 产业转型互联网思维赢市场

  李庆坦言,如果在美国,不会折腾创业,“拿终身教授的目的,很简单。”归国后,李庆发现国内不仅有相关的市场空白,而且政府非常鼓励和支持创业。

  “比如我是四川省百人计划中的一员,如果创业,就能拿到政府的100万创业资金支持,3年免房租等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我们有技术,国内有市场,天时、人和、地利,为啥不干?”李庆说。

  与李庆抱有同样心思的人也大有人在,高朝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海归,先后担任过IBM资深系统架构师,波士顿咨询公司战略顾问、川大MBA导师,得知李庆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另一位创始人王笳颖,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位孩子的母亲后,投入到快健康创业中,入选2013年高盛-牛津“巾帼圆梦”创业女性。

  这是一个豪华创业团队,但却离不开一个学历并不显赫的“关键先生”项军,只因他负责成都历史最久的民营企业菊乐集团的供应链采购,他保证“快健康”平台上生鲜产品的种类齐全与质量过硬。而菊乐集团参与到这个项目,背后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李庆告诉本报记者,社会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在向“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方向转变,他的创业项目正好能满足菊乐集团需求。

  据李庆介绍,像他这样下海创业的人还有不少,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西南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纳入四川省百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的段江,就创立了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图像处理软件“好照片”在苹果AppStore名列全球前十名,2011年获联想控股、联想之星、君联资本数千万元A轮融资。

  发展有诀窍

  高端产业“弯道超车”拉动传统产业升级

  经济学上有个“弯道超车”理论,原指参赛车手拐弯处比直线跑道更易超越对手。而在经济转型中,由于追赶者比前行者的历史包袱更轻,他更易抓住经济趋势超越对手。

  近年来四川经济发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IT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商务服务等高端产业中,四川涌现不少创业人才。

  除了鼓励支持上述李庆一样的高端人才创业,四川省各级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6月份一项政策显示:成都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域内开网店可获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此前还有多项政策扶持移动互联网创业。这就是李庆所说的,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是一个全方面的覆盖,既对海归博士,也对土鳖草根。

  在经济转型时期,高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作用更为突出。今年不少企业要借助电子商务进行管理与销售的转型,有的直接投资互联网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目共睹的是,除了上述菊乐集团参与“快健康”创业项目,不少省外上市公司也来四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机会。从3月份至今,已有咕咚网、成都英德、掌娱天下、四川中时代等科技企业获得省外上市公司投资或有业务合作。它们遍布移动互联网应用、可穿戴设备、手机游戏、生物医药等多个高端产业。“正是有了对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充分预判和准确前瞻,成都才在这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对话中占据了先机。”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多次这样表示。

  权 威 解 读

  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四川民营经济具有后发优势激活民间投资与居民消费是关键

  6月27日,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当听到四川第一季度新设立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1.32%,解 决 就 业 人 口 同 比 增 长105.24%,不禁动容。

  不过吴晓波认为,民营经济是否向好关键要看民营经济增加值,俗称民营经济的GDP增长,而这方面的情况,四川今年一季度也不错。本报记者从省工商联拿到数据,2014年1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237.68亿元,同比增加269.18亿元,增速8.9%,高于全省GDP增速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 值 占 GDP 的 比 重 达 到55.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最让吴晓波眼前一亮的,还是四川省的民间投资。今年一季度,四川省完成民间投资2909.3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7.8%,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对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2.9%。

  听了这样的数据,以专业深度著称,谨慎于简单赞美的吴晓波也脱口而出:“四川数据很好看,说明省政府做了清醒的工作”,他告诉记者,浙江省也在通过呼吁浙商回归,全面放权等措施来提高民间投资与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增长的关键。

  “今年整个经济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主要还是结构调整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房地产、金融改革、政府性投资处于一个两难境地,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吴晓波认为,全国经济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要调整产业结构,还应该放活民间,提高民间资本向实体投资的积极性。

  “我知道今年上半年东南沿道今年上半年东南沿海民营企业情况不是很好海民营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转型压力非常大是转型压力非常大,,基本上进入到了一个强制性淘汰期到了一个强制性淘汰期,,地方政府开始对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府开始对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劳动密集型的,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清理。所以东南沿海一带它不是创业多,而是淘汰多。

  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转型之难,吴晓波认为四川具备后发优势,“就看你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强不强,本身四川就是一个人口大省,只要居民消费被激活的话,经济发展会很不错的。

  吴晓波向本报记者透露,下半年发展经济主要是打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

  对 话 专 家

  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光金:

  民企在经济换挡期依然大有可为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一季度数据看,四川的新增私营企业与民间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1.32%与17%,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增长?

  李光金:有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动,也有地方政府投资的拉动。四川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地方政府意识到投资拉动的重要性,通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促进投资,特别是对以互联网为重点的高端产业的扶持,激发了社会创业的潜力。另外,今年是城镇化元年,大量政府投资涌入农村与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铁路、公路、环保等等,产业链效应带动了民间投资,更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记者:政府投资与扶持起到了什么效果?

  李:过去四川经济重心和中心在成都,短板在其他地区。四川要实现“两个跨越”必须将短板修缮补齐。“多点多极”战略使全省各级党政部门行动起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更广泛地支撑了四川经济,所以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数据相比一些东部地区还比较好看。

  记者: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李:是民营企业老板的“信心”问题。因此必须消除影响他们信心的两大误解。一是错误解读我国今后宏观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这一现实问题,被所谓的“崩盘论”所误导。二是错误理解当前党中央反腐斗争意图,导致一些民企老板将“身份”和资产向海外转移。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占比99%的中小微企业生存普遍艰难,它们难于融资、难于用工。

  记者:怎么理解宏观经济增速减缓?

  李:要看到,我国宏观经济必须换挡减速,“高消耗、高污染、靠人口红利”的“传统挡位”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不行了,人力物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价格上不去,不换挡肯定“失速”。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率”的挡位则大有可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投资回报率和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现在又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时候,民企老板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转型升级。

  东南沿海原有经济产业结构已经成熟多年,在转型期难以迅速“换挡”;四川尚未完全成熟的经济产业体系反而成为优势,利于在经济转型期由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转变。要实现“弯道超车”四川极具机会,民间资本投资和创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记者:怎么理解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作用?

  李:仅仅从经济领域看,反腐可营造更加公正公平的经济环境。过去国企与民企之间,民企与民企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国企动用行政权力,有的民企官商勾结,恶化了经济竞争环境,成为改革的阻力。反腐败会让以后的竞争环境更公平、更纯洁、更健康,从而非常有利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