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假如我变成90后 会带领年轻人一起打拼

30.06.2015  11:32

每年两会期间,刘永好都是媒体焦点人物。(资料图)

  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中,共有5位川企大佬登上榜单。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家族排名全球富豪榜第341位,上升165位,财富增速达46%。

  但如果你问他“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他会这么回答:“一个人的财产,诚信非常重要。经过30多年发展我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客观讲够我吃一辈子,我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也够吃了,但是我觉得财富积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诚信,大家对你的认同,大家对你的好感,在于你用你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批人,而他们觉得你值得信赖。

  如今,刘永好一手缔造的新希望集团早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花结果,一个“”字籍的跨国企业初现。但生长于四川的他,口味依然没变——还是喜欢吃回锅肉、麻婆豆腐。

  心怀天下,情系四川,他身上体现着一代川商的进取和情怀。近日,刘永好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描绘出一个川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整合全球资源绘制“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宏愿;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转型升级,带动一批“80后”、“90后”合伙人打造“草根集团”的创富故事。

  信

  一个人的财产,诚信非常重要。经过30多年发展我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客观讲够我吃一辈子,我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也够吃了,但是我觉得财富积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诚信,大家对你的认同,大家对你的好感,在于你用你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批人,而他们觉得你值得信赖。

  路

  我们的全球化战略,首先基于打造针对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的牛羊肉、鱼、虾、奶等的高端动物蛋白生产、流通、仓储、市场体系这样一个整体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在全球投资相关的优势资源、产品和技术等,再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进行对接。

  梦

  假如我能够变成90后、00后,我会带领年轻人为做高端蛋白领域的ABCD(ABCD指全球四大粮商)而打拼,有可能我会带领他们做得更好。我们创新的“草根集团”就是由80后、90后,最大的70后组成的,他们正在努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去奋斗去拼搏。

  A

  “一带一路”的新希望路线图

  以前从中国拿钱去 现在在国际找钱投

  华西都市报:作为川企“走出去”的标杆,新希望是到海外搏击、开拓市场的先锋。新希望目前走出国门的情况如何,在一路一带沿线布局情况是怎样的?

  刘永好:中国制造业是红海的时候,国外还是一片蓝海。新希望1997年就开始在越南建厂,目前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俄罗斯、印度、印尼等近30个国家,通过自建、并购、合作等方式投资了50余家企业或工厂。

  新希望集团早期的海外发展主要以在当地建设工厂的方式进行,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完善,目前,海外发展的途径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在发展中国家设立饲料厂及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在相对发达的国家进行品牌与技术合作;在优势产业带整合农牧资源。

  华西都市报:海外发展的三个主要途径之间,是如何互动互联、有效整合形成一个生态圈,从而支撑起新希望的全球化战略的?

  刘永好:我们的全球化战略,首先基于打造针对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的牛羊肉、鱼、虾、奶等的高端动物蛋白生产、流通、仓储、市场体系这样一个整体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在全球投资相关的优势资源、产品和技术等,再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进行对接。比如在澳洲收购大型肉牛企业,投建奶牛牧场,投资乳制品加工企业等,并联合澳洲企业又在美国芝加哥收购了食品加工公司。目前,我们与法国最大的种猪及猪肉加工企业,与东南欧第一大果汁品牌Frutal & Nectar,以及德国食品第一品牌Muller旗下的牛奶公司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组建了一个“走出去”的体系和梯队。集团农牧板块在新加坡成立了海外的总部,建立融资平台、投资中心、财务中心、管理中心、采购中心,国际主要的大的金融机构都认我们,给我们的融资成本比国内低很多。我们以前投资从中国拿钱去,现在我们在国际上找钱投,资金成本大幅度降低。

  华西都市报:您最近提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是去年随习主席到澳洲出席G20峰会。这一次“旅行”的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当时的细节?

  刘永好:那次随访,我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了“中澳两国企业领袖圆桌会”,习主席及阿博特总理也出席了圆桌会,并作了发言。习主席大概讲了将近20分钟,讲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讲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未来互补的发展格局,讲到了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在全球进行投资和发展,做一些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事,并祝福我们的“中澳领袖峰会”能够取得成就。会后,习主席还跟我们12位参加圆桌会议的企业家一一握手照相。

  此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是由几十位中澳企业家联合发起的“中澳农业与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计划”(简称ASA100)得到了双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因此,本次由我作为中方代表,与澳洲企业家签署了合作协议。习主席和阿博特总理到场见证,这表达了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也表达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企业的肯定和认同,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觉得这趟旅行是最值得的,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长、在国际化,而且标志着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标志着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自贸协议以后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积极进取的格局,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B

  “互联网+”的新希望升级转型

  合伙制“草根集团” 大家一起来做老板

  华西都市报: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您对于“新常态”有何理解?对于新希望的转型,又是如何考虑的?

  刘永好:今天经济进入转型期,转型期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产品过剩。第二,利润极薄。第三,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环境保护压力提升,产品销售价格下来,我们出口受影响,增速减缓。很多企业的日子很难过,这就是所谓“新常态”下转型期的压力。原先通过增加资产投入、简单扩大规模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变革。这个变革涉及到机制、人事、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

  对新希望来说,我们要由生产商转变为农牧产业链的服务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依然是生产的主体,农业合作社是真正的生产单位,农企要学会扶持农社,要学会和农社打交道,要服务广大的农业生产主体;此外,我们的发展既要立足于本土,也要在全球范围内去整合资源,才能有能力去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还有在转型过程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要不断激发人的潜能。于是,我们推行了创新创业平台计划,不但扶持外部创业者,也鼓励内部员工去创业变革,我们来支持,形成创业合伙人制度,培养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创业公司。

  华西都市报:您曾多次提到雷军,认为雷军、马云等一批人代表着新经济下的创富英雄。面对这一批互联网企业,您认为传统行业还有竞争优势吗?

  刘永好: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现了马云、马化腾、雷军等一些英雄,他们了不起。他们的企业发展不是渐进递增,而是指数级的增长。雷军做了五年,小米公司市场估值超过450亿美金,估值比我们大得多。

  但我们也仍然有自身的优势。比如30多年的发展经验,优秀的员工队伍,我们有几百万客户,我们有良好的诚信记录,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包括政府、老百姓都对我们有比较多的正面评价,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今天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诚信,我们要发挥诚信的作用,这是我们最大的价值。第二,我们植根于农村,植根于市场,植根于消费者,我们要用追求极致的精神、用互联网的手段去不断分析、发现消费者的痛点,并找到解决的方案,从而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做到更好,更优,加强消费者对我们的黏性。

  华西都市报:去年以来,新希望在互联网化上做出重大创举,成立了与新希望集团平行的创新集团。具体来说,它是如何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新希望的创新转型?

  刘永好:这个创新集团我取名叫做“草根集团”。“草根”是指我们植根于中国的大地,“”寓意我们最基层、最接地气、最朴实、最简单。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创业平台,是一个众创的家园。草根提供土地、水分、空气、肥料,你来规划、耕种、播种、浇水。我们希望从中国大地上冒出来的这些草种子茁壮成长,他们把互联网的基因和对传统产业的理解相结合,把中国和国际相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开放和“一带一路”相结合,借助一帮年轻人的智慧,寻找新的希望,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我们新希望集团继续做原来的传统产业,但是要变革要创新,“草根集团”就更加年轻化、市场化、互联网化。“草根集团”采用创业合伙制,我们拿出了相当一部分股权来引进最优秀的创业合伙人,大家一起来做老板。我们计划在不长时间内要向“草根集团”投100亿,面向互联网金融,面向互联网创业,面向食品、大医疗、大健康产业等。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创新的“草根集团”已有差不多20个小型创新企业成长起来了。

  C

  “创业创新”的新希望新故事

  做高端蛋白“四大粮商” 80后90后组成团队

  华西都市报:创业创新是当前的大潮,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您就是创业创新的先锋。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您当时的创业创新故事?

  刘永好:在那个年代,辞去公职下海经商本身就是一件很创新的事情。最初,我们几兄弟生产了一台非常漂亮的音响,声音又好、价格又便宜,好些人都愿意花钱来买。可是当时是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才萌芽,工厂自己办不成了,生产队合作也不行。所以那个产品没有坚持下来。这是我第一次创业。

  我们停了两年,发现国家开始允许农村搞专业户了,于是我们准备做农业。那个时候的鸡蛋5分钱一个,鹌鹑蛋两毛钱一个,于是我们开始养鹌鹑,从北京引种回来,从4只到200只、2000只,到最后1000万只,养成了全球第一。后来又转产饲料,也发展得不错。

  那个时候没有竞争,只要勤奋、努力,你一定能够发展。非常感谢邓小平先生,他允许试一试,我们前进了,试出名堂来了,我们成为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

  华西都市报:虽然已年届60,讲起当年的创业,您依然激情澎湃、初心不改,听说您现在的四川口味也还是没变。面对这一股创业潮,您有什么想法和意见?

  刘永好:我出生于四川,长在四川,我喜欢吃回锅肉,我喜欢吃麻婆豆腐,我喜欢吃麻辣的东西,跟我们所有四川人一样。假如我能够变成90后、00后,我会带领年轻人为做高端蛋白领域的ABCD(ABCD指全球四大粮商)而打拼,有可能我会带领他们做得更好,但是我没有选择的机会,我不能再回到90后了。但是我们创新的“草根集团”就是由80后、90后,最大的70后组成的,他们正在努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去奋斗去拼搏。

  华西都市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作为老一辈的创业者,您对于当前投身创业的年轻人有何建议?

  刘永好:现在中国正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而这个转折点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天刚刚毕业正年轻的人,他们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他们把握好这样的一个机会,努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争当排头兵,为自己为你们的家庭,也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积极投身其中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一、如果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可以先争取加入到最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司,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做事,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公司进步,同时自己获得成长;二、如果开始创业,要始终站在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他们的痛点去开发产品;三、好的想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落地,因此一定要有务实的心态,不断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和执行的效率。华西都市报记者童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