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彩五姨太传奇人生:从亭亭玉立少女到自食其力农妇

21.12.2014  14:48

 

        王玉清在过去熟悉的屋子里。

 

        四十多岁的王玉清

 

        刘文彩给她买的轿车。

        民国时期川西大地主刘文彩的五姨太王玉清,当年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瓜子脸、柳叶眉、大眼睛,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儿。她嫁给刘文彩后受到宠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力劝刘文彩改掉拈花惹草的习性。

        王玉清于2003年4月去世,享年92岁,她生前经历了前后不同的两个社会,在她身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和往事。

        和刘文彩相亲时互有好感

        1911年,王玉清出生于大邑县蔡场乡万延村一个农民家庭。她家5口人,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

        王玉清自幼聪慧过人,学得一手闺中“红线”,读过不到两年的私塾。抗日战争爆发时,25岁的王玉清还是个黄花闺女。这时的她瓜子脸、柳叶眉、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口,身材格外苗条,留着长长的独辫,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儿。

        王玉清有个表哥叫赵鉴廷,常年在刘文彩庄园谋事,主要负责蔡场广福寺一带的收租。1936年,他听说50岁的刘文彩打算纳妾,就主动牵线搭桥,将表妹王玉清作为刘文彩五姨太的候选人。

        刘文彩与王玉清于1937年农历2月的一天,在共赴庙会的路上预期相亲。当时,王玉清看那刘文彩,瘦高的个子,身着绫罗长衫,头戴瓜儿皮帽子,一副地地道道的绅士模样。刘文彩打量那王玉清,果然是赵鉴廷描绘的那般眉清目秀、举止轻盈的闺中佳丽,立刻从外表上对这位王姑娘产生了好感。两人在先后问候“王姑娘好”、“刘总办好”之后,便匆匆分手。这次会面,给王和刘的结合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1937年农历4月24日,是刘、王两家大喜的日子。这天早晨,刘家接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前往蔡场乡万延村,用一乘八人青纱大轿抬走了花枝招展的王玉清。时值中午,刘文彩置办了20余桌“酒斗碗”,既招待王玉清娘家人,又接待成都、宜宾、崇庆、新津、邛崃等地前来祝贺的商家、官吏。整个婚礼,热闹非凡。

        婚后不久,刘文彩基于宠爱王玉清的缘故,特地为王家买了七八十亩土地,修建了上千平方米的中式瓦房。这所房舍,被当地农民称为“王公馆”。

        机灵乖巧斡旋于众姨太中

        刘文彩有过五房太太,大太太吕氏早于20年代病故,未留后代于世;二姨太杨仲华系本县三岔乡人氏,给刘生有四儿三女,在刘家地位显赫,说话作数,居于“正房”位置;三姨太林君茹、四姨太梁惠琳系表姐、表妹关系,籍贯均在四川宜宾,是一双久居城市、见过大世面的娇艳之妇。三人之间互相争风吃醋。王玉清嫁入刘府后,也被卷进矛盾的漩涡中。

        为体现一视同仁,刘文彩对四房太太实行“工资制”,按月发给各位太太20个大洋,相当于当时1500公斤大米的价值。尽管如此,丝毫没有减轻4人之间的激烈纷争。

        出身低微的五姨太王玉清,处于复杂环境中,既要遭到刘氏族人的排挤,又要受到3位太太的欺凌。好在她机灵乖巧、精明能干、与世无争的秉性,更多地获得刘文彩的宠爱。当王玉清与其他太太发生冲突时,刘文彩总是竭力偏袒着她。金银首饰、珠光宝器想有尽有。凡是王玉清提出的请求,刘文彩无不尽心尽力地满足。只是在文彩中学落成后,王玉清企求就读于自家办的学校,因刘文彩怕她读书而疏远双方关系,仅此一次拒绝了她。事后,刘文彩多次向王求得谅解,并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个过错。

        每当刘出远门或到安仁“公益协进社”去办公,免不了要邀王玉清同往。每逢文彩中学举行开学或毕业大典,作为董事长的刘文彩在对师生训话时,旁边总是站着身着红旗袍、脚穿高跟鞋、佩戴金银首饰的王玉清。一到王的生日,刘文彩张罗着给她办上一二十桌筵席,邀请亲朋、嘉宾来庄园添彩志庆。

        刘文彩的关怀体贴,逐渐换来王玉清的欢欣和情感。她一改过去4个太太对刘生活漠不关心的状况,从衣、食、住、行诸方面关照刘文彩。为让刘在家庭矛盾中散一散心,王玉清常约他利用下午漫步于刘家田园,顺便从田坎、沟边采集一些野花野果或亲自从田里摘点菜尖和苕菜等菜蔬,带回庄园装点花瓶,或做成晚间就餐的新鲜小菜,其中消除不少烦恼,觅来不少“雅兴”和野趣。

        力劝刘文彩改掉“拈花”恶习

        经过几年的共同生活,王对刘文彩拈花惹草的习性时有所闻。她说:“外边的女子多数是寡妇、妓女,如不尽力克制自己,断绝与她们往来,既容易身染病疾,还会损害自己的威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刘文彩听了,颇受感动,愈发痛爱王玉清了,虽然他很难彻底改掉那些恶习。

        为解决王氏坐卧车昏晕呕吐的毛病,刘文彩于1946年特地花费2000多元法币买了一辆美式吉普,专供王玉清赴成都、出远门乘用。

        1948年,刘文彩因“操劳过度”,发生两次大吐血。1949年3月肺病趋于恶化,他只好到成都文庙街附近名医院诊治调养,安排王玉清驻居蓉城自家的“刘公馆”后院,前院仍作二姨太杨仲华及其子女寓所。

        1949年9月的一天,刘文彩病入膏肓,他坚决要回家乡安仁。家人急备两辆轿车,但当日中午时分,刘文彩因病情恶化,在成都病故,年仅63岁。

        第二天,王玉清风尘仆仆自安仁抵达成都。当她目睹刘文彩僵硬的身体,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与她好歹生活了12年的丈夫。10多年未有生育的王玉清,追昔音容,嚎啕恸哭。

        从自食其力到“五保老人

        刘文彩死后,王玉清在成都“慈善堂”定居下来,同刘文彩的二儿刘元毕、媳妇江志文、三女刘婉惠共同生活。不久,儿媳、三女先后离她而去,被人民政府安排了工作。从此,她自谋生计,以做咸菜、豆鼓、萝卜干、霉豆腐出卖来维系生活。5年后,在刘文辉一幕僚的撮合下,王玉清于1955年与一位解放后在省参议室任参事的老人结了婚,再婚8年她还是没有怀起过孩子,直到1963年将老人送归黄泉,她才结束了第二次婚姻。

        1965年,王玉清被下放到曾生她养她的蔡场乡。作为农民的一员,她除精心料理家务,按时出工干活外,还以拾鸡屎、捡牛粪等杂活累计过工分。每到年终决算时,她的投工投肥数较多,历年都要进一些钱,其中有一年竟进了30多元。她还利用农闲季节,靠年轻时掌握到的一手“红线”技艺,给邻里村民做鞋、绣花、缝衣服,不时地挣些“小费”来改善生活。

        1983年,王玉清的年纪大了,乡村便把她当作“五保老人”来看待,让她享受了“每年6斤菜油、400斤粮、400元钱”的待遇。

        1990年至1991年,县财政每月解决王玉清生活补助50元,自1992年起,每月解决80元,其中生活补助费50元、医药费和水电、房租分别为20元和10元。蔡场乡政府发给她的“五保老人”生活费,依然一分不减。接着,县委、县人民政府准许王玉清在不“农转非”的前提下到安仁定居,并把她安置在原安仁镇人民政府日常办公的大院右侧平房里,按月由地主庄园陈列馆代县、乡给她发放生活费。

        2003年4月16日,王玉清老人因多病缠身,在安仁住所逝世,享年92岁。

        今年11月28日,我们再次造访刘氏庄园博物馆,现任馆长周琴告诉笔者,刘文彩的五姨太王玉清居住过的卧室和她与刘文彩同床共枕过的“金龙抱柱”大花床,至今都保存完好,室内家具、细软、服饰的摆放依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各地游客通过参观刘氏庄园,可以从中了解王玉清、刘文彩当年殷实奢侈的生活。何其敏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供图

        原标题: 刘文彩五姨太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