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切实加强散杂少数民族乡扶贫工作

15.11.2013  01:32

  我省散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乌蒙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集革命老区、石漠化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地区,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滞后,特殊问题突出,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散杂少数民族乡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在规划和政策上予以支持。2011年,我省出台的《秦巴山区(四川部分)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即将出台的《秦巴山区、乌蒙片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1015年)》,将片区县(市、区)的民族乡全部纳入了规划。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重点县和片区县给予特殊支持。我省“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将民族乡村纳入整村推进项目村。
  二是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今年,中央和省级投入重点县和片区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5.6912亿元,其它项目资金8450万元。特别是以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为平台,使区域内的民族乡农民可全部受益。
  三是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倾斜。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首先支持区域内少数民族乡的建设。在产业扶贫开发项目中,扶贫项目资金的重点主要用于是散居少数民族乡贫困村发展和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在劳务扶贫培训项目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民族乡农民技能和就业岗前培训。在加强社会扶贫工作中,利用民族乡的矿产、旅游、中藏药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帮助经贸合作促进发展。
  四是在手段扶持上加大帮扶。积极争取协调中央机关和省直部门对口定点帮扶散居少数民族乡,帮助民族乡加快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