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主动作为 积极切入筑牢农建综合示范区农机发展基础

25.07.2014  12:43

  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位于宣汉县明月乡大渔池村,面积5000亩。2014年按照“三网配套、三力提升”的要求启动建设,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年见效,实现了“田成方、土成形、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进、物能运、旱能灌、涝能排”目标。我站主动作为,积极切入项目建设,构建了示范区四通八达的农机作业便道网络,极大地提升了示范区农机化水平。主要作法是:

  一、紧扣农机水平提升,观念上三明三转

  近年来,县农机管理站不等不靠,通过三明白三转变,切入项目强化农机作业便道建设。三明白:一是建设农机作业便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作业便道是农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据测算,水稻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节省成本每亩150元左右。三是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后“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有效举措。三个转变:树立“配角也是角”、“切入也是主战场”、“农机发展我有责”观念,全面、全域、全角切入机耕便民道建设。

  二、围绕农建示范建设,项目上三主三重

  2014年度,我站充分发挥其机耕便民道规划设计和质量监督职能,围绕全县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采取项目上主动切入、重职能发挥,建设上主体融入、重全程参与,管护上主导介入、重工程监管。2014年度,明月农建综合示范区机耕便民道总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宽3米长2800米水泥机耕道路11条、宽1.2米长1580米生产便民道30条。通过整合以工代赈资金、扶贫移民项目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4500万元,发动农民自筹资金1350万元,全县建成机耕道520公里,其中泥结碎石路410公里、硬化路110公里。农机作业便道的加快建设,快速提升了全县农机化水平。预计,2014全县农机化水平将达35%。

  三、突出科学规划设计,监管上三严三化

  (一)严格规划,线形美化。把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农机下田难等问题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严格执行《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严把统一规划关、统一设计关、统一质量监督关、统一竣工验收关”。实地勘测、优选线路,解决联网、突出实用,注重前瞻,确保了线路合理、线形优美。

  (二)严格预算,方案优化。严格遵循“高效、简捷、节简”原则,做到机耕便民道建设与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态环保四个结合,本着“质量最优、资金最省、监管最严”的要求,科学编制示范区农机作业便道建设方案,经财政、农委、农业等部门评审后,对外招投标,进入实施阶段。

  (三)严格监管,质量优化。全面落实项目负责制、招投标或村民自建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专账专户和县级报账制。我站派出专业人员蹲点驻守,现场指导。同时与群众组建的质量监管小组一道,严把施工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四、强化项目组织实施,机制上三有三定

  (一)组织有序,定职责。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机化发展股、农机管理站、农技站为成员的农机作业便道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管、项目验收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工作。

  (二)督查有力,定目标。除派专人现场技术指导外,还不定期进行巡查,对不符合建设质量的坚决要求返工,并停止拨款或不予验收,确保了机耕便民道建设质量。

  (三)管护有制,定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制定了日常管护制度,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即移交当地乡镇及村社管护。重点管护好路沟、路面、边坡,清除杂草,切实保障机耕便民道通行能力,真正做到路有所修、路有所管、路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