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政分配引入竞争机制:现场答辩得资金

22.12.2013  14:56

  近日,在河南鹤壁市一家宾馆的会议室里,睢县县长吴海燕陈述了该县平岗镇申请“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优势。与她同台竞争答辩的,还有河南其他84个县(市、区)的主要领导。

  从今年起,河南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要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2013年,河南省级财政共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8亿元,在70个县(市、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可是,河南有159个县(市、区),其中21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70个指标怎么分?

  “僧多粥少,‘撒胡椒面’的办法显然不行。”河南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主任张中亮说,“一个县给点儿,既浪费财力又难以收到效果。”于是,河南省财政厅决定,由各个县提供材料,现场答辩,公开竞争。

  张中亮说,公开竞争的方式透明、公正,不但能够突出项目管理的绩效重点,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而且能够让大家伙儿心服口服。

  经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最终85个县(市、区)进入第二环节——现场答辩。

  在竞争立项答辩现场,书记、县长、区长们依次上台。情况介绍5分钟,专家质询8分钟,总结陈述3分钟,若陈述超时会被立即叫停。

  专家的问题也很“刁钻”,涉及农村公益事业工作经验或者教训、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项目后期运行管护如何保障等。

  这些平时习惯了在台上讲话的答辩人,也难掩忐忑。安阳县代县长刘纪献走出“考场”时说:“程序这么严格,争取资金这么难,也为自己增加了一份责任感,一定要用好这笔资金。

  按照河南省财政厅制定的办法,本次公开竞争最终成绩分两部分:专家评审占70%,现场答辩占30%,6名专家是决定者。

  “接受统一封闭管理,不携带任何通信工具,不打‘人情分’、‘关系分’……”《现场答辩评委守则》中详细列出专家需要注意的事项。

  河南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樊晓说,这些评审专家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答辩前24小时才通知专家,而且名单完全是随机的。

  参与评审的专家白新青说,他接到通知后,就被送到鹤壁市一个地点偏僻的宾馆。在去之前,他既不知道要评审什么,也不知道有哪些人参与,一到现场,通信工具就要上交。

  “胜固可喜,败亦坦然。”一位没能争取到资金的县长说,“同台竞技,专家评审,即使输了我们也服气,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现场答辩结束次日,70个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席位”,就按得分名次公布在河南省财政厅网站。

  “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做法,让自由裁量权减少了,使资金使用方案更加完整、资金绩效目标更加明确,资金分配上的公信力也大大提高。”樊晓说,为了使财政资金分配更加透明公正,河南省财政厅已经在今年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多个项目立项中采用这个办法。

  长期研究财政问题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郝秀琴说,长期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分配要么是平均分配,要么是“跑部钱进”,或者是相关部门自己“敲定”。

  “‘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方式,是由‘人分钱’向‘制度分钱’转变,不仅看钱花到哪儿了,还要看有没有用到最合适的地方,也就是往‘绩效性’上转变。”郝秀琴说,与分配公平同样重要的,还有监督的公平。这次尝试只是体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更重要的应该是财政资金分下去以后,如何进行考核与监管。“资金拿到手不是结束,而是考核的开始。

(原标题:河南:“县官”现场答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