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分级诊疗制度初显成效 大医院诊疗人次比重下降

07.01.2015  11:43
在“凡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诊模式下,“看病难、看病贵”就像一块厚厚的坚冰,推进分级诊疗成为破冰的现实选择。结合实际 各地频出新招推进改革  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后,各地、各医疗机构纷纷采取与自身相结合的措施,推进这项改革。

    目前,四川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不少新手术已能开展。图为阿坝州人民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 省卫生计生委供图

    新年伊始,记者从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获悉,自去年10月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3个月时间,华西医院和省属三甲医院平均诊疗人次占全省公立医院诊疗总人次的比重分别下降0.19%、1.41%,县级医院增加0.84%。华西医院和省属三级医院病人挂号、候诊、取药总体时间平均下降19%,全省公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门诊费用增速分别从4.40%、9.89%下降到了0.25%、4.19%。“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成效初显。

    破冰之举 分级诊疗改变“凡病就去大医院

    1月5日上午,与平常一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每个窗口前都是长长的人流。近3年来,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年总诊疗量增幅达20.75%,但基层医疗机构年总诊疗量的增幅仅为12.79%,大医院总诊疗量增幅达45.67%。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门诊次均费用增幅达17.4%;人均住院次均费用增幅达12.9%,远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

    在“凡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诊模式下,“看病难、看病贵”就像一块厚厚的坚冰,推进分级诊疗成为破冰的现实选择。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有大医院,这是分级诊疗的目标。然而分级诊疗涉及千家万户,也涉及多数人的就医习惯和观念,对于一个人口大省来说,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绝非易事,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去年初,关于分级诊疗的论证便在省卫生计生委展开。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一个结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渐渐清晰,而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改革措施也在同步酝酿。

    2014年8月18日,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发文,从10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与此同时,包括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新农合配套新政等围绕分级诊疗的13个配套措施也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