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级诊疗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31.12.2014 19:35
本文来源: 卫生厅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谈分级诊疗 □本报记者 石小宏
今年10月1日,我省全面启动了分级诊疗制度,成为全国继青海省之后第二个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省份。分级诊疗制度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什么要实施这项制度?这项制度将为群众带来什么好处?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
沈骥告诉记者,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已成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安全运用、政府投入达到最大效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问题。过去3年,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年总诊疗量快速增加,增幅达20.75%,但基层医疗机构年总诊疗量增长较慢,增幅仅为12.79%。不少群众无论什么病都到大医院就诊,既不方便,也导致治疗费用大幅增加,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愈演愈烈。
沈骥告诉记者,我们建立分级诊疗的目标就是通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重症到大型医院诊治,疾病后续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大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一般患者到基层就诊;调整就诊流程,建立基层转诊患者就诊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就医;规范分诊患者,设置分级诊疗经办机构,及时快速诊疗“大病”患者,分诊普通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实现基层首诊,同时加强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发动,向就诊患者普及分级诊疗政策,让患者知道分级诊疗的好处;规范分级诊疗流程,与上级医院做好转诊对接,畅通转诊通道,及时规范上转“大病”患者、接收下转普通患者。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分级诊疗的政策和流程,向患者口口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做到应知尽知;规范诊疗行为,根据患者病情因病分诊、因病施治。
当然,实施分级诊疗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先宣传引导,再规范完善,最后通过政策措施达到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的目的。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病先去基层看
□范川 本报记者 石小宏
12月9日,家住成都武侯区望江社区66岁的刘婆婆感觉肠胃不适,便来到了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她得了结肠息肉,建议她去华西医院接受手术。在得到刘婆婆的同意后,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帮她预约了华西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第二天,在医生的帮助下,刘婆婆在华西医院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从入院到出院只花了12个小时的时间,仅床位费就节省了600多元。尝到分级诊疗甜头的刘婆婆高兴地说,有了双向转诊制度,以后有病就先去社区看。
为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康复科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试行)》等11个专科疾病双向转诊指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制宣传手册20万册,分发到了各市(州)医院,各市(州)及医院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持续发布分级诊疗政策和信息,累计发放宣传手册或资料340万份(册),就患者就诊、转诊以及医保报销政策进行反复宣传。省卫生计生委还通过召开各种培训会,对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职工进行全员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内容、标准和程序。
与分级诊疗相配套的各种方便群众就诊的举措也不断出台。从今年10月起,新农合异地即时结算已陆续开展,为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35%-40%的非基药,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确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用药需求。
政策的倾斜、价格杠杆的驱动、群众知晓率的提升、各种措施的保障,让分级诊疗初见成效。据了解,现在群众一味到大医院就诊治疗的现象得到缓解,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医院“门诊拥挤、检查排队、住院候床、手术等待”的现象得到缓解。
本文来源: 卫生厅
31.12.2014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