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分类考核打破唯GDP时代

04.10.2014  12:10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实行分类考核,由过去看重GDP等经济指标转向主要考核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将12项重点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贫数量等作为考核内容。(9月29日四川日报)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习总书记一再强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因此,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根本之策。我省虽然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有少部分地区因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生活艰难。王东明在《共同繁荣进步同步全面小康》专访文章中指出,要用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凝聚民心民力。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中央和省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投入资金,引进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在藏区实施“六项民生计划”,在彝区推进“十项扶贫工程”,实施“9 3”免费教育等等。

  此次,省委再发力,将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实行分类考核,即以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保障措施、扶贫成效为主要考核内容,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贫数量作为主要指标,纳入相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以此来促进各地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分类考核内容详细,务实不务虚。考核内容分三类18项,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危房改造,其中成效目标包括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及残疾人扶贫对象年度减贫比例,这些都是看得见,实打实的目标要求,都是贫困地区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  只考核不奖惩,难以取得实效。四川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每年发布上一年度全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结果,并对先进县和升位县予以通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县(市、区),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作书面整改报告,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将被问责。

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共同繁荣进步同步全面小康是共同的目标。做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既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也是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四川扶贫再发力,实施分类考核,可以预见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将更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作者:文帛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