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一年纪实

14.02.2014  10:56
                “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7990元呢!比2012年的6254元高了1000多。”近日,拿着村民收入调查表,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有了省上领导的联系指导,村子变化可大了!
        改进作风,行胜于言。去年以来,我省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以下简称“双联”工作)制度,由省领导联系指导1个市(州)、1个县(市、区)、1个乡(镇)、1个村和1至2户贫困户。
        深入基层接地气,沉到一线剖麻雀。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和其他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坚持工作指导和直接帮扶双管齐下,帮助基层把脉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截至2013年12月底,省领导深入联系点149次307天,先后到65个县(市、区)、78个乡镇、93个村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了一批干部群众关心的实际难题,引领全省上下干部走基层转作风,党群干群关系在一个个身边难题的破解中进一步密切。
省领导带头躬身实践一竿子插到底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随后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用好作风带动好发展。
        尽管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如何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开创四川科学发展新局面。随后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干部。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出台十项规定,要求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2013年2月24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的通知》,推动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求省领导深入实际,分类指导,推动发展,明确提出10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王东明联系指导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和石垭子村,魏宏联系指导绵阳市、安县、塔水镇和七里村,其他省领导分组对口联系指导19个市州,全面开展“双联”工作。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直接面对群众,了解一手社情民意,以实际成效示范和带动全省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王东明联系德阳后,先后六次深入德阳,三赴中江县,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具体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中江县石垭子村曾是德阳市有名的落后村。在三个月时间里,王东明两次来到石垭子村,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当地村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指导帮助村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一年来,石垭子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饮水难”和“出行难”等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得到有效保障,新村聚居点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业越来越红火。特别是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富民效应明显。去年,村里新增芍药400亩,新种樱桃200亩、牡丹100亩,中药材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又新建起跑山鸡合作社,村民们收入得到明显提升。石垭子村奔康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
        变化的不只是石垭子村,也不只是德阳。安县塔水镇七里村的塘堰年久失修,到了春季大量用水的时候,无水可用。魏宏联系这里后,多次前往了解村民遇到的各种困难,听取大家对建好新村、发展产业的意见建议。一年来,村里有了不少变化。村道变宽了,撂荒坡地变平整了,63口塘堰一半已开工整治,沟渠开挖40公里、硬化35公里,村里的水利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发展经济有了更大底气。”村支书徐以祥说。
        其他省领导也多次前往联系点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当地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协调项目推进重大问题,帮助市州、区县和乡村、企业解决一批实际难题。
上下结合联动推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省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带头躬身实践引领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上下结合,联动推进,全省上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在调研中,省领导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德阳市从2013年起,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重装专项支持,并帮助企业落实税收、金融、奖励等多项政策。绵阳市安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组织省农科院专家多次实地踏勘、现场论证,  编制完成《七里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七里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子规划。阆中市制定市、乡、村三级发展规划,确立以“传统养殖业、庭院经济为主题,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体”的“2+2”产业发展模式,规模发展果套药、果套菜现代农业产业园2300余亩。
        ——在改善民生上有新变化。省领导要求着力改善民生,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难题。
        省级有关部门和自贡市落实项目资金900万元,用于自贡市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新农村建设,解决山林村骨干道路、公共服务等方面项目资金问题。省级有关部门和乐山市为马边县春林、石丈空、光华3个村共投入彝家新寨建设资金2155.6万元,新改建住房322户,配套实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一批项目。广元市苍溪县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对农房改造和新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建设。成都市、崇州市相关部门多次召开意见征求会,反复修改完善,完成白头镇总规、村规编制,50户群众享受到安居工程。
        ——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成效。在基层走访中,省领导要求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完善基层服务治理体系,促进群众安居乐业。
        遂宁市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实施导办员制度,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眉山市彭山县观音镇采取致富能手和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方式,帮扶困难家庭,明确具体落实村级组织建设等8个方面的帮扶措施;阿坝州黑水县全面推行三档案三台账一手册“331”群众工作法,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受理服务、网格服务全覆盖等。
        ——在转变作风上有新气象。省领导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各地各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根据群众所急所盼,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好事。甘孜州深入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实打实为农牧民办实事解难题。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温泉乡村道硬化、“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卫生室建设正如火如荼,乡村少年宫建设、助学金发放也已于年前结束,一批群众关心的身边难题有效解决。巴中、资阳、凉山、达州、内江、泸州、宜宾、广安、雅安等地纷纷完善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及时化解民怨。
干部常态长效走基层群众解难题得实惠
        去年10月,乐山市马边县荍坝乡春林村迎来一个好消息。前来挂职的干部黄远翔为当地拿下了标准化养猪场圈舍建设资金26万元。“从省级机关派到基层来,我本来以为这些年轻干部会很娇气,哪晓得他们比我们还能吃苦,前前后后为这个项目跑了两个月。”说起黄远翔,荍坝乡党委书记邓崇俊语气里有掩不住的钦佩。
        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省委决定,从去年11月起,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
        以省领导联系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契机,全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完善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沾地气,深入一线解民困,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凉山州以“十万党员干部帮带十万困难家庭”为载体,加大民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力度,倒逼干部作风转变。雅安市270余名市县领导干部全面联系143个乡镇,全力解决震后农房重建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10余件。
        在“走基层”活动中,中江县837个村(社区)建立“三本台账”,5000余名镇、村干部深入基层,全面收集民生、困难群众、稳定信息,按照分类“建账”、集体“议账”、限时“结账”、公开“晒账”四步流程,建好、管好、用好台账,干部作风、社会风气进一步转变,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
        “‘台账工作法’使广大干部主动深入村社了解社情民意,让大家从‘坐机关’干部变为‘泥腿子’干部,从被动‘等事做’变为主动‘找事做’,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做群众的贴心人。”南华镇党委副书记易福尚说。
        截至今年初,全省300万党员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共走访、帮扶群众340万户、1100多万人。全省建立民生台账10万本,登记各类问题近50万个;已经解决20万个,其余问题正在抓紧解决。   
 
□本报记者 周前进 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