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研究出快速检测方法 可有效预防猕猴桃“癌症”

27.04.2016  20:29

四川在线消息 (张俊贤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四川省是猕猴桃种植大省,栽培面积达到60万亩,但去年冬天受低温天气影响,今年四川一些猕猴桃主产区溃疡病发病率较高。4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在都江堰胥家镇召开了猕猴桃防治技术现场交流会。据悉,自2008年以来,该校农学院教授龚国淑所在的课题组致力于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目前,该项研究在快速检测体系和药剂筛选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获得了一种较高效的药剂。

会上,龚国淑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方面研发的新药物、新技术,与会人员参观了对比试验区。猕猴桃溃疡病号称猕猴桃癌症,传染性强,发病快,其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四川是猕猴桃种植大省,栽培面积60万亩,占全国的38%。受去年冬天低温的影响,今年四川一些猕猴桃主产区溃疡病发病率较高。

“得了这个病,目前主要采取两大措施——砍树枝,喷一些药雾,喷药剂不稳定,多了也容易产生抗体。”新农发院院长张敏说。猕猴桃一颗价值400余元,大面积爆发砍树意味着前期投入泡汤,对种植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2008年以来,龚国淑所在的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几经波折,多次试验,目前取得了两大突破,首先是在快速检测体系上,对前期没有表现症状的嫁接穗条进行检测,可有效防治带菌嫁接传播,“3个小时出结果,立等可取,准确率高达90%以上。”其次是在药剂筛选上,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获得了一种比较高效的药剂,“暂命名为溃注灵,比常用的链霉素效果好50多倍!”

张敏介绍,学校猕猴桃病虫害防治试验基地建在都江堰,下一步,课题组将会扩大试验示范区域,同时将研究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从防治虫害、标准化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效缓解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染发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