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下凹立交桥 将改造23座

23.11.2013  15:25

凉水河清淤拉开今冬明春“生态水务六大工程建设”大幕 包括为防洪西郊建大蓄水池等――

下凹立交桥 将改造23座

今天上午,随着凉水河清淤劳动和11个区县重点水务治理工程的开展,今冬明春开工建设六大类首都生态文明水务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工程包括中心城河道清淤、中心城区2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西郊砂石坑以及南旱河地区将建两座大型雨洪调蓄池、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

如果去年“7?21”的大雨下到西山将会怎样?答案肯定是城区会受到更大的波及。记者上午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为彻底解决整个西部地区防洪排水问题,防御西山洪水,确保中心城防洪安全,本市将建两座大型雨洪调蓄池。其中,西郊砂石坑调蓄池可调蓄相当于3个昆明湖的水量。

现场

400人凉水河清淤

降河床以增行洪量

凉水河与清河是北京“一南一北”主要的行洪排水河道,今天凉水河清淤。上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以及部队、志愿者和市民代表等共计400人参加凉水河清淤劳动,各区县干部职工等共计4000人参加本地区水务工程建设。

记者在凉水河看到,河内的水已被导流到河一侧。另一侧的河床上,各界代表挥着铁锹正在往外铲河内的淤泥。“这里将会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增加景观性。”现场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冬启动的凉水河一期清淤任务是从大红门闸一直到肖村桥的1300米河道,清淤将使河床降低60厘米,以增加行洪量。

凉水河存在污水直排12处,日排污水20万吨,河道违建14处,河道内存在的渣土垃圾和淤泥,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影响景观环境。

为治理凉水河,今冬明春将重点对凉水河城市段实施截污治污、河道清淤、拆除违建、建设滨水绿道和进行水源调配等措施,新建入河污水口临时处理站8座,初期雨污水调节池及处理站3座,使每日20万吨的污水全部处理。

同时,清除22公里约21万立方米河道污泥,拆除沿河违建14处,建设56公里滨水绿道,在京南形成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

此外,清河存在污水口25处、雨污合流口约200个、河道违建集中区域9处。今冬明春将铺设9公里的截污管线,将清河沿岸6处污水口截流引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清除下游12公里河段的污泥,铺设16公里人工湿地管线,沿河拆迁拆违9处,建47公里的滨水绿道和4处水循环工程,让清河水流动、循环起来。

行动

西郊砂石坑 挡100年一遇洪水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心城防洪采取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措施。西蓄工程包括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南旱河地区调蓄工程、玉渊潭调蓄工程,其中玉渊潭调蓄工程已建成。

今冬明春,本市将整治西郊砂石坑,建设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以解决八大处沟流域及北八排沟、琅璜沟流域27平方公里的100年一遇洪水不下泄入城,确保中心城防洪安全。

本市还将在南旱河地区建设调蓄池,可调蓄280万立方米洪水。同时,还将规划建设从南旱河到永定河50公里的西部地下排蓄廊道,不仅可解决南旱河地区的洪水蓄滞难题,而且可彻底解决整个西部地区防洪排水问题,防御西山洪水。

今冬开始实施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明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具备滞蓄条件。本次西蓄工程分洪、蓄洪工程规划标准为100年一遇。各区县将在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实现雨洪水的循环利用。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不仅可拦截西部地区27平方公里的洪水不进城;还具备存蓄南水北调来水条件,回补西部地区地下水;该工程建成后,相当于新增水面30公顷,通过截污绿化将形成生态景观,供居民休闲。

今冬明春23座下凹立交桥升级

继今年完成20座下凹式立交桥泵站升级改造后,今冬明春,本市继续改造中心城区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

本市将计划改造升级23座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新增抽升能力33立方米/秒,新增蓄水能力3.2万立方米。

其中,16座泵站排水直接入中小河道,使桥区防洪标准从1至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明年汛前将全面完成。

通惠河等11条河道 今冬清淤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量施工渣土和污水随降雨进入河道。特别是“7?21”之后,河道淤积加重,不仅影响行洪,而且底泥含有的污染物是河道周边脏乱臭的主因。

经调查,现状河道淤积0.3米以上的有11条89公里,包括通惠河、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昆玉河等,不仅严重影响行洪,而且底泥含有污染物,造成河道水质差。今冬将利用枯水季节对中心城河道进行彻底清淤,计划清淤66万立方米,恢复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形成滨水绿道,服务市民生活。

此外,“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三年四个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1460公里中小河道达标治理,消除安全隐患。目前第一阶段34条段280公里、流域面积58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道治理任务已基本完成。

目前,第二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正在推进,今冬明春启动72条段50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确保2014年汛前满足行洪要求。其中,今冬计划实施29条225公里,各区县计划在春节前完成土方工程,其余河道将在明年汛前完成防洪治理。

再生水厂首建“全地下

为消除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味,新建再生水厂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

北苑二期和槐房再生水厂首次建设为地下再生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在地下,地上将建筑、水面、植物、道路、景观墙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为湿地和绿地;清河第二、高安屯和定福庄3座再生水厂建设为半地下再生水厂,对污水处理构筑物全部进行加盖封闭。

所有再生水厂的臭气实现有组织地处理,做到“全封闭、全收集、全处理”。除臭指标执行最严格的标准要求,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废气排放一级标准要求。为消除再生水厂噪声,选用低噪音设备并采取隔音减震措施。新建再生水厂的全部构筑物均采取防渗措施,不污染地下水。

今后,这些新建的再生水厂从地表看,犹如城市花园,提高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5座再生水厂将于2015年底建完,新增生产能力158万吨/日。中心城区的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达433万吨/日,再生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水质四类标准,再生水成为北京的第二水源保障。(记者 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