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摘帽”奔向致富路

28.04.2015  19:50

4月23日,记者来到南江县红光乡柏山村,眼前几条细长的村道路向远处绵延开去,道路边一栋栋极具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巴山新居”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新居前,几台挖掘机正奋臂挥舞,“目前已经完成新居主体工程,现正进行附属设施建设。”村主任马志文告诉记者,“挖掘机主要是搬移石头,还老百姓耕地。

  往日落后贫困的旱山村,如今正在慢慢摘掉“贫穷”的帽子,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发展产业源头上挖掉“穷根

  2014年,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柏山村共识别出95户贫困户。杜尊明便被选为其中一位精准扶贫对象,开始了产业脱贫道路。

  “我家两个小孩都在读高中,家属生病,无法劳作,家里的负担就全部压在我身上了。”杜尊明感慨,“后来家里又修了房子,现在还有7万元贷款没还清,以前只有在周围打零工照料家,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日子越过越穷。

  “帮扶干部去年给我们家送来了60只鸡,并把屋前的池塘低价承包给我,免费给我提供鱼苗。”杜尊明很感激,“以前手上没本钱,养不了鸡鸭鱼。现在好了,通过发展这些产业,生活慢慢好了起来,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

  杜尊明的脱贫道路只是柏山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小缩影。去年,全村共引进200万亩黄金梨树,种在帮扶对象的房前屋后;同时帮助贫困户种植茶树共500亩;引进业主,在全村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藕、生姜等,老百姓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务工,多种渠道增加收入,脱掉“穷根”。修建新居老百姓住进新房

  在柏山村杜家沟,35栋新居错落有致地林立在山下。今年62岁的村民何玉兰已于4月1日搬进了自己的新家,“房子已经简装好了,宽敞明亮。住了十几天,现在就盼着早点通水电气了。

  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庭后院”的规划理念,全村采取农户自愿原则,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业主委员会管理、统规联建的方式,依托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建杜家沟聚居点。全村共规划5个聚居点,建造36栋“巴山新居”。

  “统一建好的房子大概15万元一套,按照国家的最高补助6万元,农民再自筹10万左右就可以住进新房了。”马志文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两户搬进了新房,今年8月份左右就可以全部入住。

  站在新居二楼远望,远处一栋栋黑白相间的房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房子都由农户自建,按照统一的风貌改造而成。”马志文说。

持续发力基层组织强保障

  “去年6月份开始正式修建新居,挂联干部就过来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一年不到,新居就完全建好了。”何玉兰说。

  自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柏山村就确定了挂联干部,并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小组,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全部吃住柏山村,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考察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一年帮扶计划和脱贫规划,对症下药为95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2014年实现脱贫20户60人,2015年预计脱贫29户70人,2016年预计脱贫46户162人。

  “4月12日,我们到通江去参加茶叶种植培训。”村民蒋作华告诉记者,“今天才回来,马上准备实地给老百姓授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柏山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民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协调林业、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开展茶叶、水果、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培训,现已培训160人次,并鼓励扶持兴办农家乐,转移和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