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免房租,上海深圳拼了

04.04.2022  19:36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台困政策,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受疫情困扰的上海市3月28日出台“助企纾困政策21条”,内容包括退税减税、降费让利、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引发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以来,天津、深圳、青岛、杭州、哈尔滨、无锡、常州、泉州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城市,也都发布了纾困措施。

  省级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之外,广东、甘肃、四川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纾困政策。

根据上海发布消息,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中新社发  王冈 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可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企业普遍受到疫情的困扰,地方政府通过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明智的做法”。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一手抓防疫,一手保经济民生,已经是各地政府的“日常”。

  多地密集出台纾困政策

  上海最新出台的纾困政策,分为六个方面,共计21条,因此也被外界称为“助企纾困政策21条”。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零售和餐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费用给予补贴支持、比例不低于50%,上海则给予全额补贴;“六税两费”减免政策,上海在国家规定减免幅度内按顶格执行。

  上海当地媒体称,“全额”和“顶格”展现了上海的底气和实力,也反映出上海关心经济、致力民生的用心和决心。

  作为中国GDP排名第一的直辖市,上海确实有这样的实力。2021年,全国对于中央财政仅有8个省市有正贡献,其中上海排名第二,净上缴中央税收达到9294亿元。

  阮青提到的“国家政策规定”,是指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2月1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上述政策对工业、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政策。比如针对服务业,就有43项帮扶政策,包括普惠性和针对性扶持纾困措施。

  其中,普惠性扶持纾困措施包括减税降费、房租减免、就业扶持等;针对性扶持纾困措施则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纾困扶持措施。

  与上海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也发布了“惠企纾困30条”,通过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缓缴或降低住房公积金、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天津出台的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5条措施,则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税费减免、稳岗用工、金融支持等方面分类施策;杭州也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等行业出台了40条纾困扶持措施。

  与此同时,省级地方政府层面,广东、江苏、甘肃、四川、湖南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纾困政策。

  比如广东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5个特殊困难行业,推出了47条措施,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纾困扶持政策。

  西部省份四川也发布了43项纾困扶持措施,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甘肃则提出,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4月1日3时至4月5日3时,上海市浦西地区将作为第二批实施封控。这一批核酸检测涉及人数1600万人,管控范围12个区。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把降成本放在首位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本轮各地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均把降成本放在首位,给予企业“真金实银”的支持。总体来看,政策更显系统性,含金量更高,力度更大,也更具针对性。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各地对此均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方案。

  以上海为例,新政包括不少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退税减费政策。例如,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减半征收部分企业所得税、扩展“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等等。

  据上海方面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上海可以为全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

  在减税降费方面,深圳助企纾困的力度同样不小。深圳纾困方案涉及8个部分30条纾困措施,不仅包括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还覆盖了工业制造、餐饮、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及物流、民办幼儿园等多个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

  根据政府部门统计,深圳出台的“惠企纾困30条”预计将为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目前为止,这一数字仅次于上海。

  其他城市,比如无锡,2022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预计达110亿元左右,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00亿元,新增缓缴税费预计达75亿元。

  “根据地方财力,有的扶持力度大一些,比如上海和深圳,有的地方小一些”,张可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各地政府已普遍意识到扶助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有利于减少实体经济成本压力。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的是税,增的是信心。保住了企业,也就保住了就业和民生,保住了希望。

  房租是不少中小微企业的支出大头。受疫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房租支出压力较大。

  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也是这次各地纾困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上海规定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 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街镇行政区域免除 6 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免除 3 个月租金。

  上海还把房屋租金减免对象,从国家规定的服务业拓展到所有行业。

3月18日,深圳南山区沙河街道,一名抗疫工作人员坚守岗位。14日起,一向以快节奏著称的深圳开启为期一周的“慢生活”节奏。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此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针对性纾困措施。

  同样以上海为例,针对餐饮、旅游、交通、零售、会展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企业,上海制定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帮扶政策,包括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到90%)、暂停航空铁路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引导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下调企业服务费标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新增贷款给予贴息等。

  助企纾困背后,除了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也隐含了地方对经济发展的布局。

  比如,深圳大力推动“小升规”“专精特新”,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稳住工业基本盘,为完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再如,上海的会展业很繁荣,其多项指标在国内居首并跻身世界前列。上海在国家规定的5个重点行业外,也对会展业给予纾困扶持。

  有分析指出,这不只是简单地发礼包,是结合了上海的自身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各地纾困政策,一方面是出于疫情的考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希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让企业有更多余力实现转型升级。

  3月份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6万例,波及28个省。其中吉林、上海疫情当前仍处于高位水平。

  中金公司测算,截至3月18日,疫情波及的地级市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37.6%,受影响省份数量和相关城市经济体量都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预计疫情会对一季度GDP增速造成0.3-0.7个百分点的负面冲击。

  中央政治局3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实现平衡,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当前最大的挑战。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