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减灾23个样本社区(村)将在6月建成

12.05.2015  12:24

    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围绕这一主题,昨(11)日成都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在市图书馆对《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这一地方标准进行普及宣传,通过图片、讲座等形式,让大家更加明晰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如何按照标识的指示,进行自发、有序、安全、就近逃生。

    在每一个需要选择的路口

    设置指向明确的标准化疏散导向标识

    灾害来临时如何就近、快速、有序逃生?这是每一个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会自发向自己知道的最近安全区域(避难场所)流动”的基本规律,成都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构建社区(村)综合减灾8大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并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逃生疏散路线集成到同一张示意图中,制定出《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近日,该项标准已经省级相关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该标准属于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适用成都行政区域内。

    据了解,该标准填补了国内在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规范上的空白,为社区(村)居民普及综合减灾知识、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奠定基础,并为社区(村)有效开展综合减灾工作提供详细、统一、可操作的依据,从而提升成都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效应。当灾害来临时,为社区(村)居民选择安全逃生路线并有序撤离提供明确指引。

    该标准主要规范了社区(村)综合减灾的8大标识系统,包括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疏散导向标志、成都综合减灾标识、避难场所标识等。“通过标准化建设,让大家知道离自己居住地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知道怎样走才是安全疏散线路。”市民政局解释疏散导向原理,就是在每一个需要选择的路口,都设置指向明确的标准化疏散导向标识,让人们沿着标准化避灾标识有序流动,科学避灾、安全避灾。

    遇到自然灾害

    出家门按箭头指示跑

    在该标准中,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标识系统,包括社区(村)综合减灾信息示意图、小区疏散路线图、单元疏散线路图、散居住户疏散线路图、避难场所功能布局示意图。

    其中,社区(村)综合减灾信息示意图是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的灵魂。在图中,明确标识出社区(村)的主要道路和建筑、社区内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隐患种类及可能影响的区域,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以及灾害来临时应该按照什么路线进行逃生避难。

    该标准对标识设计、制作、设置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社区(村)综合减灾信息示意图应设置在社区(村)居民主要聚集通行区域,如社区(村)办公处、社区(村)广场、公园等人员集中场所。小区疏散线路图应设置在小区各出入口处。单元疏散线路图应设置在单元进出口的明显位置。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大家出了家门,按照单元出入口附近的疏散导向标识上箭头指示的方向前进;出了住宅小区,在社区道路沿途的交叉口也能看到疏散导向标志,继续沿着箭头指示方向前进。当距离应急避难场所500米时,疏散导向标志上会给出距离提示。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后,可根据箭头指示方向前往相应的功能区域。

    在今年3月成都制定的《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图例汇编》中,对各种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进行统一规定。“图例汇编相当于零件库,所有的图样、制作成品都应该从零件库中选取,确保标识统一、色调统一、尺寸统一、风貌统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标识统一后,大家无论身在全市哪个社区(村),只要看到该类标识,都能形成条件反射,知道如何快速逃生。

    23个样本社区(村)

    将在6月建成

    为保障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执行到位,不出现理解偏差,在制定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图例汇编和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的基础上,成都精心选择了5个区(市)县的23个社区(村)作为建设样本,为全面推进做好范例。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样本社区(村)的选择上,涵盖了高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和城市封闭小区、场镇居住、农村开放式集中居住、散居等多种形态的社区(村)。既有位于中心城区的,也有位于远郊区(市)县的。“基本囊括了成都社区(村)所具有的地理信息特征,样本建设就相当于‘样本间’,将来方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今年6月,23个综合减灾标准化样本社区(村)将建成。同时,还要动工建设20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逐步实现综合减灾标准标识系统全覆盖,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栋、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撤离到避难场所。(记者 华露艳)

    相关新闻>>>

    开展系列专题宣传活动 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

     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围绕“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主题,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根据本单位职责,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和基层干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能力,营造城市科学减灾、依法应对、永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

    活动中,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白鹿地震遗址公园等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开放,普及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各区(市)县、市级自然灾害管理专业部门要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特点,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学校、医院、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城市地铁、大型商场、影剧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摸清灾害风险底数。

    各区(市)县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处宜于疏散、安全的地方,开展一次相对集中的、公众参与度高的、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活动,强化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记者 华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