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特色农产品“抱团出击” 挑起扶贫攻坚重担

20.11.2015  22:14

    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20日电(本网记者吴光于)初冬时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小高镇却没有因为冬季的到来而沉寂,人们忙着拾掇大棚里的冬季草莓。再过十来天,它们将带着大凉山阳光的味道翻山越岭,销往成都、重庆、北京等地。

    “用粘虫板代替农药,使用生物有机肥料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亚硝酸盐,加上四季如春的气候,甜度高、‘绿色’已经成了德昌草莓的‘名片’。”小高镇党委书记洪志芬说。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凉山有50.58万贫困人口。然而凉山并非全部是贫瘠的山野,这里地域辽阔,光、温、水、气构成“黄金组合”,铸就了农产品优质、错季、绿色、生态的独特品质。

    行走在凉山,带着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300万亩烟田年产“大凉山清甜香烟叶”450万担;24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360万吨;优质的苦荞、蚕茧使凉山荣膺“中国苦荞之都”“中国茧丝之都”的称号;水灵灵的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已成为凉山“名片”;年产260万吨的蔬菜产业造就了错季上市销售的“南菜北调”基地。

    小高镇的群英沟里,板栗大户杨昌华正与乡亲们在自家的百岁老板栗树下谈笑风生。2008年,他与村上几家种植大户注册成立了德昌县群英板栗专业合作社,7年时间里会员发展到205户,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德昌板栗果实饱满,色泽、口感都是一流,我们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杨昌华说,如今,板栗一年给他家带来9万元的收入。

    凉山州委农工委的数据表明,凉山7059个家庭农场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5.77亿元,166家县市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2.88亿元,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这些企业、农场和1553个农民合作社担当起了凉山扶贫攻坚的重担。根据凉山州的扶贫攻坚计划,到2016年底,凉山将实现除低保政策户外的每户有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特色业态旅游、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项目;实现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一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项目,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当年减少10万农村贫困人口。

    苦荞茶、石榴、脐橙、苹果、花卉、青花椒、蚕茧……正在举办的四川省第三届农博会上,人们发现所有来自凉山的农产品的包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名——“大凉山”。

    “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广告宣传用词用语,抱团出击,品牌农业的效益正在日益彰显。”凉山州州长罗凉清说,在18日的特色农业产业招商项目投资说明会上,凉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签下32个项目,总计投资92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