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民族歌剧《彝红》国家大剧院开演 好评如潮

05.06.2015  13:36

  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和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彝红》6月3日晚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整部剧在“彝海结盟”这段恢弘而厚重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呈现三位男女主角纠缠的悲剧故事,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绝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4日该剧还将继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之后将进行“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八十周年”为主题的2015国内巡演,要途经8个省14个城市进行20场巡演。

  在演出现场,三层观众席都坐满了观众,观看时观众鸦雀无声,而一个章节快要结束时,掌声一浪接一浪,表达了他们对该剧的欢迎。演出结束时,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欢呼声不绝于耳。散场时,北京观众于洁对身边的朋友不住地说:“好看好看。”她告诉记者,好看是因为该剧歌唱得好,舞跳得美。她一直没有到过凉山,看了该剧她更想到凉山。原国内贸易部第七工作组的任胜利十多年前在昭觉县挂职一年,他们在扶贫工作中解决当地的饮水问题。在凉山时便知道凉山州歌舞团名声,但一直没有看过,这次听说歌舞团到北京他便和同事早早地来到剧院,看见该剧,他感动了,现场掌声里,他拍得最响。北京的乔女士说,彝海结盟是一段中国革命史诗,今天我们要记住这一段历史,这歌剧是教育后代的好题材。

  据了解,该剧是以当年红军过凉山的彝海结盟为题材进行创排的,歌剧表现内容了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将军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对将军的承诺,果基夫人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直到1950年,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今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记载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见证凉山彝民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据介绍,《彝红》近230人的演出团队除了两个特邀演员外,全部是凉山本土演员。演员中80%以上都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演员,但他们都不是歌剧专业。

  该剧自2014年创排、公演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奖,第三届四川省文华奖、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最佳剧目奖等多个重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