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殡仪馆牛市”萧条 民间“杀牛”转淡节俭风起

13.12.2013  10:41

       

布拖县九都乡洛色村村民阿合布沙家节俭的婚筵。王遇幸摄

凉山彝区正在兴起婚丧嫁娶节俭办的文明风气 。王遇幸摄

       

西昌殡仪馆外的牛市。 宋明摄

        中新四川网12月13日电(宋明  王遇幸)12月12日下午,位于西昌市姜坡路的馆仪馆外,有几十头黄牛拴在那儿,这里早已形成奇特的牛市,这些牛是专供丧事赶礼之用。

        殡仪馆牛市”萧条

        牛贩子马老三正在无聊地晒太阳,其他的牛贩子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马老三指着简易棚里的3条黄牛说,“这就是我卖的,最贵那条卖9000多元,另外每条7000多元。去年卖了50多条,今年生意不好。

        殡仪馆外的餐馆都要代宰杀牛制作彝族丧筵。一位餐馆老板无奈地说:“今年比去年的杀牛生意少了50%。

        彝族葬礼有牵牛赶礼传统习俗,有了殡仪馆,这习俗依然。西昌殡仪馆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大的殡仪馆,近年来已经在殡仪馆外形成专供葬礼的牛市。马老三说,赶礼的人在这儿买了牛牵到几百米外的殡仪馆里“挂礼”,如果主人不好处理便牵回牛市来再卖给他们,这一下牛贩子从中一般要赚几百元,如果主人要待客便将牛寄托到餐馆宰杀供客人用餐。

        今年2月凉山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规定”, 公务接待有“不专门杀牛”,干部“带头执行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规定,带头移风易俗”等纳入规定,用硬性规定狠刹浪费之风。对丧礼杀牛习俗影响深远,进而让殡仪馆外的牛市买卖十分寡淡。

          两条肥猪办婚宴

        11月13日,布拖县九都乡洛色村村民阿合布沙家举办了一场婚礼,新娘背进了门,两条肥猪拉进院子,几个小伙子开始宰杀。

        村支书阿欧伍聪说:“现在感觉包办婚姻、高额聘礼金、婚事大操大办现象几乎看不到了,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

        布拖县各级党委政府在当地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加强了婚丧嫁娶中的节俭之风的宣传,树立新风的典型。布拖县县委、政府还组织德古座谈会,宣教引导,表明了县委、政府的信心和决心,希望他们为文明新风发挥作用,并形成共识,因此一些地区勤俭办婚丧,新气象渐浓。

        该村村里以前丧事杀牛至少30头以上,现在村规民约规定,村里办婚丧嫁娶时最多只能杀10头牛。按照《村规民约》,村里面只要有人超过规定额度就处1至4万元的罚款。不仅用制度约束人,而且村里面只要有人家触犯有关规定,就要遭大家孤立。

            “杀牛”背后的民间重负

        凉山彝区葬礼杀牛习俗不同,安宁河流域的一般节俭。一位西昌市阿七乡的彝族汉子说:“我们那儿死了老了最多杀2条牛2条猪。

        然而在彝区腹心地带的布拖,由于根深蒂固的历史观念,在农村或机关死一个老人,为了让逝者在“体面”中安息,家属在社会中“体面”,动辄就宰杀几十头(只)猪牛羊,甚至宰杀多达百余头牛的丧事例子不胜枚举。

        有一天,人们在美姑河边看见“血流成河”,牛肚肠都不要了,到处扔,因为连牛肉都吃不完。这场轰轰烈烈的丧事办完后,周边村里的狗都不吃牛肉。

        丧礼铺张无论对主人还是客人都是沉重的负担。主人杀了那么多的牛,筵席上也是浪费。而且客人要么牵牛而来,要么是比着牛价挂礼。这样一来,许多人往往花光多年的积蓄,没有钱借钱也要办,甚至向银行贷款、亲戚借钱、借民间高利贷。一些村民因丧事返贫,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拖觉镇菲土鲁村的吉列某某的母亲病逝,四个儿女攀比送丧,家徒四壁的吉列某某不堪重负,因杀不起一条牛而觉得没有面子,当晚便上吊自杀了,死时才36岁。出殡那天,母子俩一前一后地被抬上了山,留下的三个孩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哭得死去活来。

        除了丧事大操大办外,婚事也以干部、农民、文化程度等高低身份的高额聘礼金许嫁的陈旧婚姻习惯盛行,这些都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

        民间倡“喝自酿酒吃腌腊肉

        2010年,凉山州就开展了“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求倡导新生活,树立新观念,彻底破除落后的传统观念,其中倡导婚事丧事新办,彻底破除生前苦熬守穷、死后大操大办、倾家荡产等落后习俗,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彝区群众还自发通过彝族民间协调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组织,集体制定《彝族婚、丧、喜、庆活动有关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村规民约,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彝区群众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

        对机关干部有约束的《规定》出台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的活动对民间群众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凉山各级党政抓住这一契机树文明风气,在民间发出倡议,倡导群众喝自酿酒,吃自腌腊肉,请客宴宾力所能及,不为了面子借债请客,不提倡全乡群众来道贺,提倡勤俭节约,餐简情意重。让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被彝区群众所接受,让动辄请客就杀牛宰羊砍猪等风俗逐渐理性,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张力说:“不杀牛,减轻了我们老百姓的负担,省下更多的钱来发展生产;不上酒,改变了我们干部的作风,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工作。”(完)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