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建银色人才库 已有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加入

16.01.2014  10:42
原标题:凉山建起银色人才库  目前已有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加入

敖学成﹙右﹚指导凉山州原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选育优质泸宁鸡

□本报记者 徐登林文/图

没想到敖老师身体这么好,有一次在养鸡场要过一个宽沟,大家准备扶他时,他自己一个箭步就跃过去了。”1月10日上午,在冕宁县泸沽镇安宁村二组的一处养鸡场,凉山州原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和林说起70多岁的老干部敖学成,十分钦佩。

敖学成是凉山银色人才库中的一员。2012年6月,凉山州在全省率先尝试建立银色人才库,到目前,已有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完成信息采集、登记入库。

600多名人才首批入库

2012年,凉山州委老干部局统计,当年该州有离休干部898名,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4789名。“不少离退休干部除了身体好,心也并不老。”凉山州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国敏告诉记者,近年来,退休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文化水平高,且有一定的技术专长。

在杨国敏看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让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已经不是问题,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为反而成了一个难题。“一方面,许多离退休老同志不但身体好,有技术专长,而且经验和人脉资源很好;另一方面,凉山州人才特别是农、林、牧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杨国敏说,2012年6月,凉山州提出并启动了建设凉山银色人才库的计划。

2012年下半年,凉山州通过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向凉山州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发出了“动员令”,“这次动员明确要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在吸收老干部入库时要确保自愿,不搞摊派,不降低条件。”杨国敏说,建设凉山银色人才库的初衷是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同志老有所为,不是给老同志添压力。

敖学成曾是凉山州畜牧局副局长,长期从事畜牧工作,擅长牧草选育和畜禽选育,虽已过70岁,但长期在外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牧草选育和畜禽选育。接到“动员令”后,他马上报了名。两个月后,他被录入凉山银色人才库,其个人特长、身体状况、联系电话等信息被公之于众。

到目前,凉山银色人才库已经吸引了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加,他们被分在法律法规宣传、党员教育管理、农林牧水实用技术等十个组别。“对于人才相对紧缺的凉山州来说,这个人才库弥足珍贵。”杨国敏说,凉山银色人才库储备了40%的党政人才和60%的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与社会多渠道对接

凉山银色人才库建起来后,让人才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凉山颇有心得。杨国敏介绍,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让银色人才所在单位给老同志提供舞台;第二,将银色人才库与州人才办对接;第三,将银色人才与州老协、州五老志愿者协会对接;第四,由州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举行银色人才年度主题服务活动。

为了保护和利用冕宁县泸宁、里庄一带珍贵的地方遗传资源,2010年,凉山州原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当地农户家里收集了150只原生鸡搞保种繁育,2011年繁育了4000多只鸡,但其体型、羽色、产蛋等指标退化严重。“公司投入的千万元资金眼看就要打水漂,后来通过凉山银色人才库找到了敖学成老师。”王和林说,经过一年的选育,公司终于繁育出了纯正的四黑泸宁鸡。像敖学成一样,凉山银色人才库里面的农林牧水人才特别受欢迎。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