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抓好文化惠民扶贫助推凉山脱贫攻坚

05.12.2017  13:41

 

   凉山州创新工作思维,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扶贫工作,全州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充实健全,文化服务活力彰显,取得了群众认可,基层认同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00个村民俗文化坝子(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479个贫困村文化室,250个贫困村村级广播系统、450个贫困村阅报栏建设、新建2.8941万贫困户电视户户通、支持完成2个贫困县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对4个贫困县数字影院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继续推动贫困地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推进全州484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及10个彝区县80个彝家新寨建设配套体育设施。

  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演出行动”,持继举办“大凉山惠民音乐会”和“艺术感恩大地”千乡播梦行动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中国梦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走基层活动深入开展。国内第一部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剧《索玛花开》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电视纪录片《彝问》在央视十套播出,特别是2017年央视春晚西部分会场落地凉山,充分彰显“凉山特色、四川风格、中国气派、国际水准”。

  三、培育壮大地方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民脱贫增收有机结合,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立足各县市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紧紧抓住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契机,着力打造凉山文化产业品牌,完成凉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投资开发“阿斯牛牛”文旅农商业体连锁、“阿惹妞”民俗村寨等实业,建成大凉山民族文化艺术创业园,华谊兄弟西昌电影小镇、冕宁冶勒牧羊小镇、昭觉谷克德高山营地、盐源泸沽湖摩梭家园、木里洛克/香格里拉中央营地等文化品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制定“四好”家庭创建量化评分细则和考评办法,将评选星级“四好家庭”的比例与“四好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家庭文明新风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形成。对全州3000多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和“德古”作用,开展日常监督。依托“凉山好人榜”,组织开展“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讲好移风易俗故事。以“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主题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级“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阵地,通过文化下乡、主题演出等形式,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提升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培训。组织基层宣传部长、乡镇宣传委员(骨干)等参加各类培训95人次,其中:完成中宣部调训县市常委宣传部长2名,组织12名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省文化惠民专题培训班学习。抓好专题教育。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为抓手,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分层分级加强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

  六、营造脱贫攻坚良好舆论氛围。组织指导州级主要新闻媒体和县市媒体统一开设专题专栏,深入解读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全面展示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的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协调中央和省级媒体持续聚焦凉山脱贫攻坚。组织协调服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悬崖村”进行持续深入宣传,推出《习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已搭起通往小康的“钢梯”》《向总书记汇报:您牵挂的“悬崖村”明天会更好》《凉山“悬崖村”扶贫的痛和变》等大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