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全面完成2013年度减贫任务
凉山日报2月13日讯(陈娣军) 2013年,我州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全面完成了9.04万人减贫目标。
资金到位及时
全年共落实扶贫两项资金129170.2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资金84981.2万元,州配套资金13000万元;县配套资金14816万元;省两项资金893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7438万元。
强力推进重点扶贫项目实施
——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投入资金69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69个,通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环境与生态及社会事业建设四大类工程,共改善5169贫困户20307人的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区新增产值11251万元,新增纯收入3344.13万元,新增人均纯收入0.0570万元。
——劳务扶贫培训工程有力度。全年投入资金156万元,实施劳务扶贫培训1300人。
——推进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彝家新寨建设)。全年共安排资金201464.02万元,比去年增加110 %,共实施彝家新寨209个,住房建设18120户,发放彝家新生活"四件套"19656套,建成村内道路及入户路1115.57公里,入户用电3410户,安全饮水18820户,农村沼气5500口,农户环境绿化18120户,垃圾集中处理和排污设施209个。
——民族团结新村建设有力。2013年实施完成民族团结新村3个,投入资金1500万元,共实施完成住房改造616户,村内道路(含入户路)29.7公里,安装太阳能436户,安装人畜饮水管道23公里,修建民风民俗活动室及场所3个,完成优质烟草基地建设1500亩,核桃基地700亩,优质蚕桑基地500亩,发展生猪养殖2000头。
健全机制 强化监督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全面部署。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摆在中心位置,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
——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二是制发《凉山州扶贫开发考核实施细则》;三是出台《凉山州银行业信贷支持彝家新寨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和“双线”贷款管理“5+2”工作机制;四是出台《贯彻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五是建立扶持责任到户、扶持措施到户、扶持资金到户、扶持项目到户、帮扶工作到户“五到户”机制。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州、县投入资金2.3亿元用于彝家新寨建设,其中新增极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补助1500万元,其它贫困村建设1600万元;二是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原则,统筹捆绑烟草、扶贫、移民搬迁、农林牧水、交通、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
——强化督查,落实责任。一是印发《彝家新寨建设重点工程时间节点督查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进度;二是开展彝家新寨建设“回头看”,总结成效经验,分析困难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三是制定《凉山州10大重点扶贫工程考核奖惩办法》、《凉山州彝家新寨和整村推进考核检查验收办法》,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绩效考评。四是严格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坚持规划先行、按图施工,建设放心工程。
——加强资金监管。一是严格按照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彝家新寨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资金审计监督办法等规定,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二是健全州、县、乡(镇)、村、组五级监管体系,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三是严格审计制度,由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介入扶贫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扶贫项目上。
——强化廉政建设,夯实扶贫基础。一是在《凉山日报》公示2013年度全州扶贫资金、两项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的情况。二是在全州17个县市聘请28个群众监督员,对扶贫开发两资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