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38.68万贫困户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05.04.2016  12:31

 

 

牧民新居,使生活在木里藏区的牧民彻底结束了昔日“一顶帐篷,一个家”的游牧生活。马楠 摄

 

普格县沙合莫村彝家新寨,成为当地旅游热门景点。陈修甫 摄

 

昭觉燕子洛村在彝家新寨建设中变了新样。阿克鸠射 摄

  顺着整洁的水泥路,车子直接开进村庄。沿途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雪白的梨花丛中。村子里极具彝族风情的房屋外墙上悬挂着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海椒,篱笆内鸡鸭成群相互嬉戏,满眼富足的乡村风貌映入眼帘。

  “以前的长板桥村哦,车开不进,人不愿来,和今天完全两个样!”说起彝家新寨建设给自家生活带来的变化,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村民丰伍惹感受深得很。

  长板桥村现有527户2480人,2010年以前这个村主要依靠传统农牧业,发展缓慢。从2013年起,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长板桥村的帮扶,村里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迅速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启动后,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修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按照西昌市的规划,长板桥村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农家乐、刺绣等产业发展,实现产村相融,促农增收。丰伍惹也和大家伙儿一起,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滋润了。

 

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新貌。钟源 摄

 

产业扶贫,牧民们赶着羊群踏上致富路。阿克鸠射 摄

 

彝族刺绣技能培训让妇女们在空闲时间挣钱。施建华 摄

  我州坚持把新村新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环境整治行动、文化传承行动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贫困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按照推进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制定出三类区域新村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全州基本形成了安宁河谷地区新村蜀滇风韵成片带、大凉山彝家新寨和木里藏区新村浓郁民族风情带,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末,全州累计建成新村新寨3470个,占自然村落的37.3%,入住新村新寨农户38.68万户,占全州农户的37.2%。

 

牛羊遍山,畜牧业已成为会东的支柱产业。邓中元 摄

 

甘洛县新市坝镇木古足新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海来阿平 摄

 

宁南,新村美景入画来。李伟 摄

 

越西大山深处的彝家新寨。钟源 摄

  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林、特色种植业、高品质蔬菜、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大力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搭建好企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坚持把教育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计划,继续抓好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和“一乡一所”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全面完成第一轮“凉推”项目建设任务,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启动实施第二轮“凉推”方案;坚持把禁毒防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禁毒执法、预防教育、戒毒康复和禁毒管理工作,加速构建“七大工程,一批中心”防治体系,加速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以新村带产业、以产业促新村,实现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群发展、农民增收致富。2015年底,全州新村新寨连片发展种植业主导产业17.9万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6个,发展规模养殖户881户,14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23个县级农民合作组织参与新村新寨建设,带动农户面达90%以上。全州17个县(市)建立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和集中发展区,品牌农产品外销率达70%以上、增值30%以上;全州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造就“三次”产业建设者、发展“归雁经济”,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达433家,其中产值过100万元的达118家;积极鼓励支持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全州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96.8亿元、上缴税金36.63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1家。

  在新村新寨建设进程中,我州不断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农村卫生、社保、养老等保障水平。建成的新村新寨道路和入户路通达率70%以上,新建沼气池35822口,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搞好庭院家园清洁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让各族群众真正过上了功能现代的舒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