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贵:做好本土企业品牌

08.03.2014  13:59

  本网讯 (记者 雷斌吉   何欢)3月1日上午,恩阳区玉山镇红旗村四组公路上车来车往、人流涌动。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回乡创业青年冯俊贵创办的巴中市民生水业有限公司开业了。

  10点30分,由巴中市民生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瓶“水约巴山天然弱碱性饮用山泉水”进行了现场拍卖,最终以2500元钱的高价被平昌县陈小军竞拍成功。   辛酸打工路   冯俊贵,1978年出生于玉山镇高峰村六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少言寡语;母亲做事干练,事事不落人后。有一次,母亲对冯俊贵说别人家都盖了新房子,自家也想盖,可苦于没钱。年幼的冯俊贵说,过年就不用给他买新衣服了,留着钱盖房子吧!   童年本是美好、无忧无虑的,但对冯俊贵来说却是苦涩的。   1995年春节,读初二的冯俊贵见到在外打工归来的同龄人,于是跟父母商量要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父母不同意。于是,冯俊贵偷偷带着一双母亲做的布鞋,并向同行人借了路费,不辞而别了,踏上了打工旅途。   冯俊贵打工的第一站是湖北省濮圻市。当时,正在修107国道。冯俊贵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107国道工地搅拌混凝土。每天天不亮就上工,深夜12点还在加班。在这里,冯俊贵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两个月后,他来到河北蠡县小庄一家私人毛纺厂当染工。老板很“抠”,平时不发工资,他只能借零花钱过日子。1996年5月,冯俊贵跟表哥到河北省高阳县东鑫毛纺厂打工,半年后经熟人介绍又“跳槽”到高阳县西田果庄村一家民营企业印花厂当染工。   1999年1月,冯俊贵独立承包了一家效益较差的国有印花企业的印花业务,既当老板,又是技术工人;既要谈业务、又要跑销售;白天忙厂里的事情,晚上学电脑、看技术资料……10多年在外打拼,他在山西煤矿开三轮车,在宁波向阳渔港做厨师、在宁波市做早餐配送业务,在川内酿过米酒、代理销售过药品……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也在打工生涯中逐步实现了原始积累。   艰难创业史   2011年春节,冯俊贵回到玉山镇老家过春节。红旗村村支书何德双是冯俊贵的远房亲戚,力劝他回乡投资发展。2011年3月,冯俊贵注册成立巴中市冯氏商贸公司,主要经营礼品。这一年,冯俊贵几乎跑遍了通江、南江、巴州、平昌所有乡镇,有时半夜还在路上,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为经销商配货。   2012年,冯俊贵听说玉山镇红旗村水寨溪有一眼“神泉”。泉水从石缝中汩汩流出,清澈透明,几百年来从未干涸过。做过食品和药品生意的冯俊贵突然发现了商机,马上与当地村组干部联系,将水样送到有关部门检测,发现这是难得的纯天然弱碱性山泉水,泉水口感独特且富含镁、钾、钠、钙、偏硅酸、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冯俊贵决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开发山泉水产品。   2012年3月,冯俊贵进一步考察市场后,7月25日成立巴中市民生水业有限公司,并注册“水约巴山”商标品牌。2012年12月,办理审批等手续。2013年6月,动工平整场地、修建厂房、购买设备,安装生产线。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二期工程规划总投资3300万元,将开发红茶、绿茶、金银花茶、果汁、饮料等产品,年产量力争突破120万吨。   创业中,为节约资金,冯俊贵曾在温度为零度的机场外蹲了5个小时;为节约时间,冯俊贵曾一天跑4个城市,累了就在火车上休息一会,饿了就吃点面包、喝点开水。在创业中遇到资金困难,昔日的好友因冯俊贵开口借钱离他而去,有些亲戚不想借钱故意逃避……困难不但没压倒冯俊贵,反而坚定了他的创业决心。   追逐小康梦   阳春三月,记者到玉山镇十村六组采访,冯俊贵的公司周围林多树密,郁郁葱葱,水流清澈。方圆十里没有任何污染源,居民也少。   冯俊贵介绍,公司生产的瓶装水和桶装水主要服务于巴中400万人民,辐射川内21个市州,面向全国。公司坚持“好水共分享”的经营理念,坚持生产的正规化、标准化、管理的人性化、智能化,营销模式化、品牌化,做好本土企业品牌,在带动当地经济、促进就业上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