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遏制农药残留超标 确保农产品安全

23.10.2013  17:33

              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份针对我国近几年出口食品不合格原因的调查报告显示:微生物超标是食品不合格的首要原因,农药残留超标则位居第二,占不合格产品的23%。“可见,农药残留超标是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已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它不仅会引起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安全健康。农药残留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农药残留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我国每年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外贸损失达70亿元。


   农药残留超标为何有愈演愈烈之势


  针对农药残留问题,我国已采取了多项应对举措,但是农药残留超标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深层次原因如下:


  1.农药产量高,利用率低:我国登记的农药产品有27000多个,年产量190万吨,居世界第一,且其中化学农药的比重过高,而农药利用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10%~20%。


  2.农药市场的管理混乱和失序: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农药经营单位60余万个,大部分经营网点分布在乡村市场,以个私企业为主,规模较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对用户良好的指导,缺乏对高毒农药使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高科技、低残留农药供给与农民需求错位:高科技、低残留农药开发生产成本较高,施药条件和技术要求都较为严格,见效相对缓慢,往往得不到农民的青睐,而高毒农药价格低,见效快,因此成了农民爱用产品。


  4.农民缺乏基本的农药知识及其施用技能:滥用高毒农药和激素类物质;盲目增加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违反农药使用安全期规定,在农药未完全分解时就进行采收;施药方式落后,农药严重流失在土壤和作物中,造成残留超标。


  5.农药安全残留检测方式不健全:检测方式上偏重事后的突击检查,且监测重点为最终产品,缺乏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控制,一旦发生事件,农户损失惨重;在技术上检测速度慢、时间消耗长,尤其不适用于新鲜蔬菜;在抽样方式上,没有明确规范农产品的合理抽样比例,降低了样本对总体的预测能力。


   公开农药残留目录是对策之一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解决我国农药残留超标的对策建议如下:


  1.优化农药生产结构。要加快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加快创新、开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和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对于高效安全低残留的农药生产企业,经有关责任部门审批可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同时建立安全高效农药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安全高效农药的技术研发及推广。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降低此类农药产品的成本及销售价格。


  2.建立农药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规范农药市场经营秩序。该制度涉及农药包装、运输、库存和咨询性销售,管理的范围涵盖国内批发商、零售商、分销商,内容包括销售和销售人员资质两项许可。建议强化对经营条件的核准和经营人员的考核,提高经营单位的准入条件,从而确保对农药市场的有效监管。


  3.建议在网上公开农药残留目录,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议政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专门设立一个“农药残留网”,及时发布和更新限制的农药残留目录和禁售的高毒农药目录。对于违法销售高毒农药的经销商,加大处罚力度,减小中间的执法空间。


  4.建立农药研究与农药推广相联系的制度。建议政府把农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推广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农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迅速反馈到相应研究机构,使研发工作更有助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高科技、低残留农药的使用率。


  5.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合理科学使用农药的指导。针对不同地方农产品生产状况,定期免费向农民发放通俗易懂的农药知识手册,对农药品种选取、施用方法和用量给予详细说明。同时加大对农技推广服务的投资,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加强农户对生物农药等高科技、低残留农药和高毒农药的了解,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


  6.加大对田间生产地的农药残留检测。一是加强对农户生产和农药使用情况的巡查,发现违规使用农药者,给以必要的惩罚;二是在采收季节,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检测队伍,加强对产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检测,及时阻止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