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不下田 从种到收全托管
农事服务超市涌现射洪乡村,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本报记者 樊邦平
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老龄化,“明天谁来种地”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道难题,尤其在土地分散,机械化耕种困难的丘陵地区,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农户期待着,能有一个专业团队为他们耕作土地。
2013年,射洪县引导和支持部分涉农企业成立农事超市,承接土地代耕业务。两年过去,当地的农事服务超市已增至4家,服务面积近10万亩。此举不仅节约了种地成本,提高耕作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成功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耕地被托管一亩水稻多赚500元
进入6月,射洪县瞿河乡新华村的税清兰常常到自家4亩稻田里去转悠,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大家的土地都很分散,不利于机械化操作。但我们把地统一交由专业队伍耕种,解决了这一难题。专业队伍技能娴熟,机械化利用率高,土地交由他们打理后,产量还提高了不少。”6月25日,税清兰告诉记者,自从2013年他家两亩多地交由农事服务超市管理后,他彻底当上了“甩手掌柜”,从翻地,播种,育秧再到收割,都不用下田,种地不用操心,唯一需要出力的,是丰收时节站在田边,拿箩筐接稻谷。
税清兰向记者算起了细账:自己种地,一亩地需要投入1400余元,但交由农事超市,一亩地算下来只需投入900余元,相比自己种地,农民还能多赚500元。
射洪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陈明祥告诉记者,自2013年当地首家农事服务超市——四川赤诚三农农事服务超市成立以来,经过两年的探索,目前农事服务超市已增加至4家,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通过 “超市+农机专合社+大户 (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事服务超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购、代销等服务。
服务一条龙服务超市有望升级换挡
2014年,长期从事农机销售的文正清看到农村地区面临缺少劳动力耕地的现状,以及部分试点农事服务超市的成功经验,他果断转行,成立了射洪大桥农机专合社,做起了农事服务超市的业务。
要做好土地代耕,需要亲身示范,为此,他流转了700亩土地,一边采用农事服务超市的模式耕种自家土地,一边积极到农村拓展业务。目前超市一共承接了6000余亩土地,主要耕种水稻、玉米和小麦。
文正清的超市采用机械入股和现金入股模式,目前有110余名股东,这些股东也是提供服务的劳动力。文正清超市的另一特色便是农忙时帮助耕地,农闲时修理农机,这样让超市的业务能够延续,不至于冷清。
粮食丰收后,面临晾晒难题,今年3月,文正清在全县率先办起了粮食烘干基地。
从组织劳动力成立服务超市,到发展农机维修业务,再到建立粮食烘干中心,文正清的农事服务超市相较于第一批超市,实现了提档升级,这也是当地农事服务超市未来的发展主流。
“农事服务超市的出现,解决了土地在不流转情况下,也能实现机械化经营。”陈明祥认为,文正清的探索具有示范意义,未来新成立的农事服务超市可以效仿,或者创新服务模式。
但陈明祥表示,农事服务超市在基层仍面临推广瓶颈。“目前农村对农事服务超市的业务还持观望态度,他们需要更多的实惠和利益驱动。”陈明祥认为农事服务超市还需要提升业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需要更多动员和宣传。
射洪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曾凡文告诉记者,县上早已注意到农事服务超市的重要意义,未来,县农业部门将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加大对农事服务超市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