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05.07.2015  12:09

—— 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侧记

 

2日,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在雅安市汉源县举行。上午,来自各市(州)、省级有关部门的70余名代表深入九襄镇三强村、清溪镇永安村、双溪乡申沟村和汉源“百里果蔬走廊”,参观考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旅结合、产村相融,农村电子商务和扶贫解困建设等情况。

 

一路走来,沿途特色鲜明、“”在果园中的成片幸福美丽新村,让代表们眼前一亮;因地制宜、亮点纷呈的助农增收探索实践,使代表们耳目一新。

 

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如何整合项目,推进产村相融?”“一三互动、农旅结合如何精准切入?”“农村电商怎么切实有效供销惠民?”每到一处,代表们都不停提问。

 

虽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但雅安助农增收的探索实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代表们表示,要以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尽快让广大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镶嵌在果林中的永安村记者   张毅   摄

多方联动形成助农增收合力

 

7月的花海果乡——汉源,青山巍巍,绿水潺潺,漫山遍野挂满桃、梨、苹果、李子等水果的果树,与错落有致分布其间的重建新村聚居点、已改造完的旧村落相互衬托,如诗如画。

 

无论是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三强村;发展特色优势大樱桃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永安村;还是实施扶贫攻坚行动,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小康村的申沟村,都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元市委农工委主任杜中富感叹,上个世纪90年代到汉源时,这里交通闭塞、农业传统,整个县域经济缺乏有效支撑。通过近年来农业转产、农民转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令汉源的县域经济充满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汉源得到了充分体现。

 

攀枝花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许健民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汉源县统筹整合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申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强化人居环境整治,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一个贫困村蜕变成“田里种上‘摇钱树’、出门走上水泥路、回家住上小别墅”的小康村,有很多做法可以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在农村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根基在乡村依法治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抓紧抓实抓好“三农”工作,就能夯实“四个全面”的基层基础。

 

汉源在抓农民增收工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花、果、蔬经济将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认为。

 

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行进在汉源“百里果蔬走廊”的沥青路面,花果山上,累累硕果压弯树枝,正在采摘桃、李子和苹果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我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千里茶马古道乡愁记忆提升为重点,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为指导,坚持产村相融理念,根据全市8个县区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突出集中连片,产业围绕新村强、农民围绕产业富、新村围绕产业美,着力打造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百公里百万亩生态果蔬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百公里百万亩生态果药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

 

目前,3条特色产业走廊超过1000里,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5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90%以上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产业、扩大就业、致富奔康。

 

雅安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幸福美丽新村为载体,以农村电商为平台,以农旅相融为抓手,农民增收找到了途径,抓到了点子上。”眉山市委农工委主任陈明芳说。

 

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广元市副市长任华兮表示,农民增收要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在创新农业经营、建设投入、社会服务、乡村治理机制上下功夫,着力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矛盾问题,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政策为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倾力推进科技兴农、知识富农、理念强农,让新农村不仅是希望的田野,更是民富的乐园。(雅安日报首席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