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提速 或与土地制度改革形成共振

15.12.2013  00:29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农民工市民化提速 或与土地制度改革形成共振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一如此前各界预期,13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置于推进城镇化六大任务之首。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指出,此举不仅将提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更将与正在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形成联动,为新一轮改革注入更强劲动力。

新一届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定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土地城镇化。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置于各项任务之首这一举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分析称。

普遍认为,农民工顺利实现市民化,对于完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平稳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城乡差距得以缩小,但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农民工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是长期以来中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尴尬现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很多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痼疾。有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在此基础上,13日闭幕的会议进一步指出,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与普通农民相比,进城务工农民已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他们有融入城市的需求和能力,这是首先解决他们市民身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告诉中新社记者。

鉴于进城务工农民工的能力与素质良莠不齐,单纯的落户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有鉴于此,城镇化工作会议重申,要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除了能力等问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还需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农民工市民化要与正在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形成联动。”杨宜勇指出,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保证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确保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与原来农民争相进城相比,上一届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以来,城乡公共开支差距得以大幅缩小。很多农民更愿意呆在家里或到距家乡更近的地方务工,这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一个重要背景。”温铁军指出。

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此举如果落实,有望杜绝农民“被上楼”等现象出现,城镇化进程进而将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13日闭幕的会议明确,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会议指出,要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在将来落实(城镇化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杨宜勇指出,他举例称,同为城镇化,本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便要求政府采取更加灵活的举措因应之。

而在城镇化的因地制宜上,会议的表述亦很明确,会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这里牵涉到一个收放的问题,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同时,亦应将更多政策财力向中小城市倾斜,缩小前后者的差别,这才是治本之策。”杨宜勇指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