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持续低迷:缺乏归属感像个机器
促进农民工就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量,不仅要为这一群体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更要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提升满意度。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付昊苏徐博
凌军辉周蕊黄浩苑赵宇航
总量2.74亿人的农民工群体,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调结构、稳增长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的整体就业形势呈现良好局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了解到,随着就业形势趋好,加之“80后”渐成为主力,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心态已经悄然改变。
然而,这一群体就业层次低、带动强度大、保障差、职业地位难以提升的状况并未改变。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很低,流动性很高,亟须引起重视。相关专家建议,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工就业,不仅要提供岗位,更要综合施策,提高其就业质量。
“留下来吧,家乡需要你”
今年春节前,在重庆市江津区返乡农民工回引专场招聘会上,一些企业打出标语:“留下来吧,家乡需要你”。本刊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重庆市各区县都将对返乡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共计600余场,全市计划今年回引30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伴随经济发展,重庆的用工需求增多,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工作”,江津区就业局局长郑云波说,2008年,该区有45万人在市外务工;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减至24万人。
不止重庆,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从“孔雀东南飞”向“就地就近”方向转变。2011年,河南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首次超过省外。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民工总量达2741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589万,占总量的58%。2014年全省新增农民工转移就业81万人,其中省内就业66万。
在中西部地区“回引”农民工的同时,东部城市的一些企业正在竭力挽留返乡农民工。为确保春节后返工,一些企业提出“奖金暂扣、返工再发”。一些老板反复交待:“来年涨工资,你们一定要回来。”
上海农民工联系会议办公室主任赵建德介绍,目前上海餐饮行业有100万岗位,只有80万人,常年缺口20%,养老服务行业缺口常年在50%。“以前,我们是帮着农民工找工作,现在是企业求着你找人”。
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说,10年前,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城,一个收入微薄的勤杂工都有一大批人“抢”。而近几年,在“招工难”的情况下,月薪2000元以上才有可能招到员工,普通家政服务人员达到2500~3000元左右,而有技能的月嫂甚至达到万元月薪。这个数字早已超过江苏最新上调的1630元最低工资标准若干倍。
“虽然务工人员起薪高了,但用人的难度也提高了。现在不光是用人单位选人,农民工也在选单位。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强度,都成为农民工选择单位的考虑因素。”袁亮说。
“就业不难,但好工作难找”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80后”农民工中,只有30%对自己当前职业比较满意。本刊记者在江苏、重庆、河南等多地采访了解到,在企业纷纷“抢工”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工表示,找个工作并不难,但找到各方面都令人满意的,却实属不易。
春节前,记者在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见到了安徽小伙李国诚。他刚辞职,准备为明年的工作找找路子。他先后在餐厅、机械厂、洗车行打过工,几年里已经换了10份工作。“基本工资低,工作时间长,还没什么保障,每个工作都是这样,谁愿意干?”小李说。
逛了一上午,李国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指着一份招聘简章对记者说:“看,机械加工车间的月基本工资才1520元,为什么最后的综合工资是2800~3800元?其实只有把加班费算进去才能拿到这个数,平均每天要加班4个小时,周末也没得休息。”
小李的情况,正是整个农民工群体就业情况的缩影。
郑州富士康项目全线运行需工大概25万人,而2014年就招工38.6万人,相当于员工整体轮换了“一遍半”。而人员大量流动导致的结果是,该企业一直处于缺工状态,只好长期招工,甚至干脆将招聘桌固定摆在人员密集的郑州火车站。而另一方面,新员工培训也抬升了生产成本。
重庆开县中兴乡的李豪今年22岁,高中毕业后去东莞打了3年工,2013年返回老家。“在东莞厂里当装配工,效益好的时候一个月也挣3000多。但没什么技术含量,整天面对着流水线,就像个机器。收入虽然稳定,但根本没有发展前途。”李豪说。
这两年,李豪一直赋闲在家。虽然也曾向几家公司的文秘岗位投了简历,“但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所以都没了下文。”李豪郁闷地说。
2012年,牛峰从武汉一所大专院校毕业。虽然屡屡碰壁,但他还是凭着一腔热血,在武汉找到了一份工业设计的工作,并且干得不错。然而,2014年回河南辉县老家过年后,他就再也没有返回武汉。
“我好好想了想,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我在武汉虽然干得不错,但一个月挣3000多,还不稳定。啥时候能买得起房?”现在,家人帮他在县城一家工厂找了份工作,可以每天回家。“但我一眼就能看到自己30年后的样子,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的脸上写满遗憾。
在郑州火车站,记者遇到了即将乘车返乡的辽宁人老杨,45岁的他和几个老乡在郑州一个工地做钢筋工,每天能挣200多元。当被问到“为何要跑这么远外出务工”时,老杨无奈地笑笑说:“拖欠工资的太多了,我们都怕了。现在这个老板发工资挺利索,我们就一直跟着干,让去哪就去哪!但就一点不好,离家太远,家里是一点帮不上忙了。”
如何获得归属感
2.74亿人,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对于自身就业的满意度低,对稳定就业的预期不高,对职业上升感到迷茫,这客观反映出中国就业现状的一个侧面。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如今,农民工就业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占总量一半左右的“80后”农民工。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期待融入城市、享受保障、获得认同和尊重,过上幸福的城市生活。但现实让他们成了“漂泊的一代”,他们在外就业,却很难融入当地,缺乏归属感。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说,一方面,中国发展现状,决定了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低端、机械、强度大的生产劳动,而且保障性较差;另一方面,农民工在文化、技能等方面竞争力较弱,难以得到职业地位提升的机会,看不到希望。
陈宇等专家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若要促进农民工就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力量,保障经济健康运行,不仅要为这一群体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更要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提升满意度。他们建议综合施策,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应推动大城市中低端制造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夯实产业基础,扩大就业容量,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使城镇人口分布相对均衡。
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切实提高农民工个人技能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城市融入能力,促进农民工稳步转移为城镇居民,在城市安居乐业。
其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标准,让更多的农民工享受社保、医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除农民工流动的后顾之忧。
其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农民工寻找就业机会提供信息咨询,使农民工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