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渠县开办130所“农民夜校”实施精准脱贫

13.10.2016  18:47

 

  为切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渠县创新开办“农民夜校”,将脱贫政策、农技知识等送学上门,着力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强化硬软件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该县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在全县130个贫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 并按每个夜校1万元的标准,统一采购配备桌椅板凳和教学设备。由贫困村第一书记任所在村“农民夜校”校长,从全县硕博人才、“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等人群中精选理论水平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组建夜校师资库,并由县委组织部分层分类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夜校”的软实力。
  实施“点单”教学,确保“靶向精准”。 坚持“问什么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夜校开课前,采取发放意见征求表、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的方式,广泛征集贫困群众所想所盼,科学设置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脱贫信息、日常知识、文体娱乐、民主议事等7大类与脱贫攻坚紧密衔接的实用课程,按照群众“点单”施教,变“教什么学什么”为“需什么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1周对下周课程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对课程安排提出意见建议,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建立“学生打分制”,激发教学动力。该县探索建立村民评课机制,在每堂课结束后,向参训村民发放《教学质量评估表》,集中对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内容、态度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其评先选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同时,推行“固定课堂+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实地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送教进组入户,把夜校培训办到农户院坝和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