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成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万元
昨日,我市召开了全市一年一度农业系统最重要的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会议明确了今年全市“双增长”的农业主要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达到3.3%,力争达到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1%,即14413元。会上,还公布了全市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重点一: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稳定水稻面积是我市“米袋子”建设的重点,通过网格化方式,所涉区(市)县、乡镇、村组、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240万吨。
与此同时,抓好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实行生产基地规范化认证和挂牌保护,建立大宗蔬菜基本保有量和生猪最低保有量制度,全年完成常年基本菜地生产能力提升10万亩,优化提升粮菜轮作蔬菜基地25万亩。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
继续抓好“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推进龙泉山脉油橄榄、龙门山脉油用牡丹等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现代农业成片示范基地150万亩,现代林业示范基地30万亩。
关键词:产业高端化
瞄准高端,今年我市将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高效农业、现代种业。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9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5%;新增绿色有机农业基地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力争全市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新发展种业基地4万亩,新建工厂化制种育苗中心2个,力争全市现代种业产值达到65亿元。
关键词:生产标准化
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强化标准化示范,推进标准化基地创建,新发展标准化基地10万亩。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申报力度,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0个。
关键词:农业品牌化
围绕全市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每个产业培育一个市级公共品牌,重点打造提升龙门山脉猕猴桃公共品牌,鼓励区(市)县打造县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品牌5个。
关键词:功能多样化
依托田园化、景观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推动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发展,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位20个,统筹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活动31个,力争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达到160亿元。
关键词:市场物流体系
加快推进青白江、新津两个粮食加工(物流)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公益性菜市场和农产品社区惠民直销店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改扩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4个,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5个,新建标准化气调库20个,新增城区农产品直销点100个。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将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推进猕猴桃质量安全溯源建设,健全软硬件系统和终端查询平台;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推进1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尤其要抓好郫县、蒲江县2个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
重点二: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
关键词:产权确权
开展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生产用房所有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林业设施所有权、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制定出台农村产权登记管理规则。同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
确权之后,引导农民将资源变资本,我市将推动市、县、乡、村农村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培育产权价格评估、交易担保等中介机构,促进产权进行交易。
关键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深入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园区+小农场”等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激励机制,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力争全市耕地规模经营率达到55%。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今年,我市将围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协会等,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争全年新发展家庭农场150家,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0家;新发展合作社200家以上;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或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新增2家;新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2500人。
关键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146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支持发展粮食烘储、农资配送、农机租赁、劳务服务等经营性服务机构,今年,全市将新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200个。
重点三:抓好农业基本条件改善
关键词:耕地质量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集中连片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364万亩。
关键词:基础设施
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提升工程。完成渠道节水改造1100公里,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25万亩。加快东风水库扩建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全面完成配套干渠和支渠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水毁水利工程修复。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围绕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以100万亩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努力实现水稻育插秧突破、油菜全程机械化突破,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8%以上。
重点四:强化科技引领农业发展
关键词:科技支撑
推进国家油菜分中心二期工程项目、成都市种业南繁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建设,建成再生能源、水产、畜牧科研试验基地、西南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开展重大农业科研项目45项、申报或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5个。聘请国家级专家领衔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个以上,新建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个,新建城乡科技信息服务站(点)50个。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拉长农业产业链,培养农业新业态,力争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
关键词:人才支撑
科技助力,智力支撑也必不可少。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区(市)县共建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新引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30名以上。
重点五:创建100个幸福美丽新村
关键词:美丽新村建设
集中成片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力争新建和提升完善新农村综合体340个,创建幸福美丽新村100个。并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今年新增380个村、涉农社区达到“1+21”“1+23”配置标准。
关键词:城乡服务均衡
医疗、文化、教育……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也将注重城乡均衡发展,通过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提升工程和公共文化百千万工程,启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通过实施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设备提升工程,完成20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并继续实施中小学提标工程,全市今年城乡新增公益性幼儿园60所。
重点六: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禁烧秸秆
力争全年创建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生态乡镇30个,推进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邛崃市文井江、白沫江水生态河流建设,加快推进邛崃市灾后重建“六镇六湖”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崇州桤木河湿地、羊马河新津兴义段3.1公里生态河岸打造,启动郫县沱江河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组织指导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县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区),崇州市争创省森林城市;支持郫县、新津县等区(市)县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力争组织指导二三圈层14个区(市)县完成新增绿地3000亩,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0个、新建新农村绿色家园50个。
关键词:循环农业
集中力量抓好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提升建设,发挥种养循环农业示范作用。建设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基地50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100%。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提升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成果25.72万亩,新增森林面积4.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1%以上,巩固提升两山生态屏障功能。开展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完成林盘整治利用试点50个。
重点七:促进农民增收
从机制入手,我市今年继续推进农民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负责制,促进农民财产性、经营性、工资性和服务性收入,并通过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此外,针对第三批100个相对贫困村,继续实施对口帮扶,组织引导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力争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本报记者粟新林
解好三题促进“三农”
□本报评论员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我市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任务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重大部署,着力创新统筹城乡机制,全面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了扶农、惠农、富农、兴农的崭新篇章。
“三农”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新形势下,全市要围绕实施这一总体战略,认真把握“三农”工作总体方向,以奋发进取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攻坚克难,认真做好“三农”工作的“三道题目”。
要破解好“改革命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好农业现代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在全市改革大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要回答好“发展课题”。高举全面深化改革大旗、开创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需要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全面激活农业农村沉淀的生产要素,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坚持以“转型升级”为方向,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建设模式和农民培育形式,着力塑造城乡一体、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的工农城乡新关系,积极推动我市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农村向幸福美丽新村、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型升级。
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三农”工作一边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边连着市民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关系到农民增收与食品安全两大难题。要把农业提质增效与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开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民生改善的城乡统筹。要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要求,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确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要把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作为一项基础性民生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小雨初晴岁事新,一犁江上趁初春。”全市党员干部要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带着闯劲抓“三农”工作,努力当好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者、惠农政策的实施者和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报道>>>
获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可领5万元奖金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孙晓蓉)昨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并亮相市委农村工作会。记者了解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我市从今年起,将由市级财政每年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获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将获取不低于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全市3年内将建成60个粮食烘干中心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孙晓蓉)昨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由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和市粮食局联合印发《成都市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规划,3年内,我市将建成60个粮食烘干中心,辐射范围可满足20000亩粮食烘干。
记者从规划上看到,粮食烘干中心,对总体规模、功能设计、点位分布都进行了精心布局,平坝粮食生产区将实现全覆盖,其余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
规模种植水稻最高每亩可奖励200元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孙晓蓉)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种植,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和市粮食局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建立水稻、小麦、玉米(含制种)财政奖补制度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明确了奖补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含制种)是我市三大粮食作物。同时,也制定了明确的奖补标准——水稻、小麦、玉米(含制种)规模化生产连片面积分别达到50亩及以上,并向市粮食局确认的粮食收购单位按照150公斤/亩交售所产稻谷(小麦、玉米、制种除外)由市级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面积在50-100亩(不含100亩)的,每亩奖励160元;面积在100-500亩(不含500亩)的,每亩奖励180元;面积在500亩(含50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