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来水的“优化进行时”

21.07.2015  20:40

7月16日中午,看着家里哗啦啦流着的自来水,72岁的南部县回龙乡董家村村民董尚祥乐开了花,“终于不用去一公里外的河里挑水了。”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忧:咱农村的自来水吃着放心吗?价格会不会涨?

省农水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经解决283.81万农村人口和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年度规划的60.39%,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望。在工程建设加快的背后,“董尚祥式”的疑问仍在解决、优化当中。

近日,记者连线省水利厅、省农水局了解相关情况,赶赴蓬溪、安岳等地访村落听民声,试图寻找个中答案。

A 关键词:水质

加强把关,从“望闻问切”到强技术

根据此前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各县(市、区)必须在年底前建成农村自来水水质监测中心,配齐相关人员设备。如今,距离规定期限越来越近,这一工作进展如何?

7月17日上午,一场水质监测技术培训课正在成都进行。学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县(市、区)水务局、水厂工作人员。

这本是水利系统的例行培训,但各地的热情却让省农水局农村供水处处长周家富感到意外:“省上要求一个县来一到两人就可以,但大多数县都来了三四个。

今年51岁的自贡市自流井区水务局水利股科员龙郁是学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说,当地县区一级的水务部门,缺技术、缺设备,无法做到对制水环节和出厂水质实施动态监测,“一线员工监测水质,只能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所以很想来学学专业技术。

自贡不是个例。周家富介绍,去年开始,我省已经在30个有农村安全饮水任务的县(市、区)开展县级水质监测中心试点。试点期间,县级水质检测技术力量薄弱、相关设备缺乏的弊端暴露出来,“这30个县还算基础条件较好的。

不过,龙郁和周家富都承认,短期培训只能让学员初步掌握专业技术要领,要想保证出厂水质,水利厅和省农水局打出了另外一张牌:以交流、挂职的方式,将技术人才下沉至县一级,“底线是每个县配备一个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

与技术培训同步进行的,还有设备配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水利厅已经初步将水质检测设备采购专项资金下达至县一级,预计8月底之前,相关设备采购工作将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