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5·四川热词:“农村电商”

31.01.2016  11:36

 

 

      据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当天,全天交易额为912.17亿,在农村的消费占比就达到了10%。天猫农村居民消费排行中,四川挤进全国前十,排第九位。 

  农村如此猛增的消费量,在网络硬件不如城市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啊,农村人除了通过电脑手机购买,还发明了一种服务站代购的方式。这是什么方式呢? 

  举个例子,在德阳中江县石泉乡林家沟村,村民们如果想到网购了,就去村上电商服务站找站长杨柏林,她会免费帮村民付款网购。之所以要这么做,不单单是因为她接受了电商“赶街网”的委托,电商公司为她配备电脑等硬件设施,免费对其进行网购培训,“赶街网”还依照村民“代购”金额,给她提成奖励。最多的时候,杨柏林每天要接待上百名村民,网购近万元的商品。 

  不仅仅在中江县,资中、威远、夹江等县也纷纷效仿。去年一年,我省就建成25个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80个镇乡级服务配送站和2000个村级服务驿站。如今,四川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走在了西部前列。我省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不只是买东西,更重要的是卖东西。把四川优质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我省第一家在淘宝网正式开馆的县级馆---青川馆,专门销售青川当季的优质农副产品,从去年一月开办,一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千万元。这个卖土特产的网店,你知道吗,它的店主是一名留洋归来的海归女孩王淑娟。她说:“希望能通过自己回来尽一些绵薄之力,能帮青川的土特产销得更远,销得更好。” 

  如今,四川像王淑娟一样依托当地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做起农村电商的已有上万人。当然,作为农产品资源大省,四川广阔的农村市场也成为电商巨头们争抢的蛋糕。以京东、苏宁、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纷纷大手笔布局,抢占先机。京东9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覆盖超过3万行政村;苏宁在川发展1500位乡村联络员;阿里布局青川、威远发展“村淘”合伙人等等。   

  去年,“仁寿馆”在京东商城上作为全国第一个特产馆正式开馆。作为镇馆之宝的“五星枇杷”,在短短5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就收获了4500个订单,成交金额近20万元。 

  京东商城地方特色馆负责人宁兆堃说:“我们的冷链全程物流配送车上农户的家中去把果收上来,再通过成都货仓的空运以及这种冷链配送,能够实现北京、成都、上海三地的直达。” 

  正是在鼓励个人创业、电商西部布局等多种因素撬动下,四川农村电商快速发展。2015年的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仅前11个月就达到了300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当然,农产品网上销售火爆的背后,自然离不了政府的“红包”和“红利”。出图片去年,我省连续出台《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实施意见,鼓励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电”,安排扶贫资金8400万元,支持88个贫困县发展电子商务。同时,针对电商人才缺口200万这一严峻情况,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千企万人”电商培训。目前,各示范县已培训人员超过4万人,指导企业及个人开设网店达8000多户。。 

  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钱亮说:“初步统计,我们进入各类电商的合作社等已经是上万家,通过电商还反过来倒逼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多一句】 

  没错。去年,是电子商务挺进农村的精彩一年,借助于电商所搭建的网络销售平台,农业产业在互联网平台上“E路高歌”。去年,也是农副产品营销走向新天地一年,不仅让土特产飞进城里百姓家,为农产品进城打开了另一扇窗,更让越来越多的四川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