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换了模样有了底气

08.01.2016  02:05

在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小学采访,教师蒲杰的一番话让记者格外震撼。她说:“在梦想课堂上,没有严肃呆板的说教,没有重复机械的抄写,没有简单粗暴的对错。

在农村学校采访,最令人感动的不是校园的豪华与漂亮,而是农村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是农村课堂的变革与升华。记者追问:“什么叫梦想课堂?

原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于2013年8月在达川区建立了10家“梦想中心”,专门打造教室、配备教材、培训教师,致力于打造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

管村镇中心小学抓住这一契机,将其打造为校本特色课程。蒲杰说:“每周一节的梦想课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他们毫无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古灵精怪,可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地处大巴山区的达州市统筹硬件建设和质量提升,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推动农村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像管村镇中心小学一样,在变革中改善了硬件,更换了模样,提升了质量,蓄积了底气。

农村学校漂亮了,才能让教师安心,学生乐学

华景镇位于宣汉县东北角,距宣汉县城70余公里。这里虽然地处偏远,但华景镇小学在校学生1359人,深得当地百姓喜爱。

过去5年,这所学校发生的变化令人惊讶:2011年9月,投入150万元修建的学生宿舍竣工;2013年8月,投入234万元修建的第二幢教学综合楼竣工;2014年6月,投入272万元修建的学生食堂竣工;2015年8月,投入320万元建成的运动场及附属工程竣工。

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还有教师周转宿舍、校园文化建设等。”华景镇小学校长冉启述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像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得到这么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孩子也能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达州市切实办好农村教育,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2011 年以来,达州市共投入资金5.87亿元,新建及改扩建农村薄弱学校848所,新建校舍38.12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1.26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0.77亿元,为44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新建宿舍5.88万平方米。

宣汉县在项目建设和资金下达上加大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力度,总投资4.36亿元,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全县406所村小硬化了操场,新建了围墙。投入1500万元,用于恢复村小教学点60所,方便了农村边远地区孩子就近入学。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大竹县也有“大手笔”。从2012年开始,大竹县实施“五个亿”教育计划,其中包括投资1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1.2亿元用于24所场镇学校的建设。达川区一方面加快城市学校建设,制定城区学校控制大班额的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有效解决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从2013年起,达川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全区1128所村小进行了维修改造。

达川区教育局局长李健说,加强村小建设和管理,是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基层老百姓切身利益最大的民生工程。

在此基础上,达川区完善村小主任教师负责制,扩大村小主任教师自主权,提升管理水平。在绩效工资发放、师资培训等方面向村小教师倾斜,评选表彰“优秀村小教师”,把在村小任教课时作为教师评定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

农村学校漂亮了,农村教师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从2014年1月1日起,达州市地方财政安排资金9612万元,为宣汉县、万源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最低生活补助每人每月400元,其余县(区)农村教师最低生活补助每人每月200元。同时,为219所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4.28万平方米,建成教师周转宿舍3888套,解决4000余名教师的住宿难问题。

村小弥漫现代化气息,教师人人会信息技术

宣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待遇县,人口达132万。尽管有“点多面广”等诸多不利条件,该县依然实现了405所村级小学教学资源全覆盖。

近年来,达州市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驱动,初步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目前,达州市共有150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城市学校接入互联网达100%、农村学校达95%,搭建了达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382个农村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的4.28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钱从哪里来?达州市通过统筹学校公用经费、融资、企业参与建设等措施,解决了市、县(市、区)两级教育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等费用。2013年以来,通川区、达川区、大竹县、渠县等共融资1.91亿元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

达州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邓旭辉表示,近几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也加紧追赶,不少村小也弥漫现代化气息,达州市教育信息化正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在过去,大竹县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设施设备相对滞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严重老化。“以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县委、政府加大投入,我们终于能实现大的跨越发展了。”大竹县电教馆馆长罗平说,仅2014年,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投入资金5200万元,让大竹信息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达州市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边远或薄弱学校的覆盖面,解决村小教学点资源短缺问题。通过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开发实用、好用、管用的个性化资源,将汇聚到的优秀课例和课件用硬盘拷贝分送到200所边远或薄弱学校。

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过程中,宣汉县扎实开展县级实用培训,县电教馆三个项目工作组通过送培到校的方式,逐级深入各项目教学点,对项目点村小教师面对面开展项目设备、资源应用技术和课堂教学应用培训。目前,已深入教学点200余所,面对面培训项目点村小教师约1000人,切实做到了村小教师人人会用、堂堂能用。

为提高教学点教师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万源市教育局组织举行了“资源应用赛课活动”。万源市教育局局长罗锡全说,参加此次赛课活动的老师均来自边远乡镇及村校教学点一线。活动中,所有参赛老师都能对资源设备熟练操作,资源应用恰当好处,充分展现了乡村教师的风采。

目前,达州市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学科覆盖率达90%,教师使用率75%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市承担市级以上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160项,组织实施3项国家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区域实验研究。

艺体和科技教育,拓宽农村学生成才之路

2015年10月,达川区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在管村镇中心小学成立。目前,女子曲棍球队正抓紧开展日常训练工作,积极备战2016年达州市第三届运动会。

该校校长曾春告诉记者,近年该校以姚基金篮球队、校园足球队、田径队为突破口,着力提高青少年健康体质,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拓宽了学生成才之路。

近年来,达州市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了以学生德育综合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体育能力测试、实践和实验能力检测等为主要内容的等级呈现综合评价体系,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指挥棒的改革转向,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为农村学校松了绑。

达川区管村初中校长刘家平、达川区马家小学校长杨明政等校长不仅挂帅担任了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还和学生一起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师生中起到了良好带头、引领和辐射作用。

杨明政说:“在广大农村小学,如今已没有升学压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农村小学特色强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达州,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支持教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师生进行科技创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在评职、评优、晋级方面优先考虑。在参加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达州市2007—2014年连续8年保持获奖率名列全省第二。2015年,获奖率达90.3%,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15件师生科技竞赛作品参加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初,万源市教育局在调研时发现,许多村小教学点把艺体课看成是“杂课”,甚至被语文、数学学科占用。同时,大部分村小教师因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的局限,无力承担艺体教学。为改变这一现状,万源市教育局出台了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的制度。

这一举措促进全市50余所中心校与200余所村小教育结对帮扶、均衡发展,激发了村小学生对艺体课程的兴趣,受到学生、家长、村镇干部的一致好评。

为解决农村学校艺体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开江县加大艺体教师补充、培养力度。每年,在公开招考新教师中增加艺体教师名额,充实到差缺学校。近两年,新招艺体教师24名,选派城镇艺体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0名;开展送课下乡80余人次、艺体教研活动200余次。

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中小学生艺体节”,开江县发动全县8万余师生踊跃参加,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任务、校校有活动”的良好局面。“我们要让每一位开江学子感受运动的快乐和艺术的魅力,铸造强健的体魄,培养健全的人格。”开江县教科局局长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