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享受更优质的艺术教育

22.04.2015  04:12
缺人力、缺资金、缺资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怎样搞? 日前,在宜宾市翠屏区召开的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西片)现场推进交流会上,人们惊讶地发现,当地农村学校的师生,用随处可得的稻草扎“龙灯”,用鹅卵石作油画,“打莲枪”、“幺妹灯”、“腰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这些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充实与自信。 重视美育是我国的传统,早在孔子时代,教育便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并举,其中“乐”就指的是艺术教育。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育在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青少年平等地享受到艺术教育,是学校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而美育在做好这两件“大事要务”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是美育的重要功能,而在学生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能收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城市里的艺术教育“爆棚”发展的同时,农村的艺术教育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师资力量不足、艺术教育经费投入缺乏、设备场地不够、艺术学科开课率低,条条短板让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像是空中楼阁。 宜宾市翠屏区关于农村艺术教育的探索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第一这些艺术教育是无偿性质的,这对农村学生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废物利用也好,引进非遗传承也好,创造了一系列“低门槛、高水准”的艺术教育形式;第二,农村艺术教育明确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获得了从经费与人才方面的保障;第三,探索整合县域内的文化团体、公益组织、高校艺术院系等资源,社会力量的引入,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推进更加有效、有力、持续。 如今,翠屏区的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生们能够参与形式较为丰富的艺术活动,证明了只要提高了认识,因地制宜找准了路子,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并非空中楼阁、触手难及。 我省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城市与农村间的发展不平衡仍是现实。如同翠屏区牟坪中心校二年级学生杨睿杰所说:“以前用作业本作画,觉得不够画,现在有了大画板、新画纸,还是不够画。”看来,农村教育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还需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    (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