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治理五步走 “罗江模式”得推广

26.11.2014  12:35
   四川在线德阳频道消息(记者 古蓉媛) 以前没有建垃圾房的时候,房前屋后、树跟前就是我们倒垃圾最常去的地方,那阵没条件,只能这样子处理,冬天还好,夏天温度高,苍蝇、蚊子就在垃圾上面打转转。”一说起过去自家的垃圾处理时,田大姐直摇头,现在罗江农村垃圾有了五步走的系统化处理,田大姐家里家外的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干净整洁的院子里一切有序,而以往田大姐家的垃圾堆也变成了现在的小花园,开满了深秋里正应季的三角梅。

  据了解,田大姐所在的星光村是罗江县农村垃圾治理的第一批试点村,全村539户农家里共建制了86个垃圾房、垃圾池,从最初的5个保洁员“随时寻路都捡不清垃圾的状况”到现在2个保洁员就能维护好全村的公共道路的卫生,仅用了1年半的时间星光村的垃圾治理就初见成效。

   可再利用的垃圾是主角

  农村垃圾中约有80%的尘土灰、厨余垃圾、农作物废弃物、可降解纸张等可用于堆沤农家肥;有2-5%的砖块、石块等建筑渣土可用于直接填埋或农村耕作道路修筑;有3-5%的塑料、玻璃等物品包装废弃物可作废品回收处理;只有10%—15%的废弃物、织物等不可降解垃圾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目前,罗江县农村常住人口约17万人,每人每日产生垃圾在0.8公斤左右,全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在136吨,全年产生垃圾约4.9万吨。而一般500吨的垃圾堆肥后就能产生400吨有机肥料,可以满足1000亩果树所需肥料,为农户节约肥料用钱15万元。从源头开始控制,不仅能有效减少垃圾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农费支出。

  于是从2009年起罗江县就开始着力狠抓农村垃圾,从万安镇、略平镇等的第一批农村垃圾治理,到2010年的罗江全县推展开来,直至现在,历经5年时间,农村垃圾的治理有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五步走“罗江模式”。

   五步走模式孕育而生

  为了通过分类的方式,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切实地推进农村垃圾的生态处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试点,罗江县制定出了适合当地乡情的“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五步走垃圾处理模式。

  以农户定点先处理,农户将自家垃圾进行初步分类,纸板、塑料等可出售垃圾留售,不能自行处理的垃圾则定点投入到位于家附近的垃圾池,这一步是农村垃圾实现总体减量的第一步。入池的垃圾则将通过乡村保洁员的清理、进一步细分运送至分类收集池。石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就近找适当的地方进行填埋;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储存,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回收变卖;草木灰等可降解垃圾进行沤肥回田,农村垃圾第二环节的处理上,透过保洁员的进一步清理垃圾总量又得到一次大减。各村保洁人员定期将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垃圾运至镇垃圾中转站,这一过程是农村垃圾处理的第三步——村收集。镇、县环卫工人每日对乡镇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清运,将集中的农村垃圾转运至县垃圾中转站或是直接进入垃圾处理厂,至此农村垃圾处理的第四步也进一步完成。最后,经由县级生活垃圾专业机构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罗江县农村垃圾五步走的流程就进行完毕。

   一元钱清洁费养习惯

  配套设施有了,处理流程完善了,怎样才能养百姓更主动地参与到垃圾治理的过程中去,让百姓当好垃圾治理的监督者,于是象征性收取每人每月一元钱的清理费的办法解决了这个困惑。

  随着一元钱清理费的进展开来,不仅村民开始主动关注起垃圾治理效果、还自觉地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工作中去。“现在只有路上有点大垃圾没及时维护清理到,保洁员和我们村干部的电话就要开始不停地响了,”自从一元钱清洁费推展开来,村民的监督意识瞬间有了大跨越,原来处理垃圾的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群众的提议下,罗江县还建立了村组季度群众理会制度。对村组保洁人员进行现场评议,满意度超过90%的保洁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低于60%的立即解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实行“一块牌”公开评比。村、组通过民主自治,每半年组织开展评比,通过自我推荐、群众推荐、投票表决,产生“卫生文明户”,并授牌和给予奖励。

  现在,罗江全县共修建垃圾池7072口,公路沿线垃圾池2058口,生态分类池1318口,达到了几乎每5户人家就有一口垃圾池的密度,实现了每户农村居民都有地方投放垃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