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

28.02.2015  10:46

  我市将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和机构内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

  年内将实现近郊区(县)低保标准统一

  昨日,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市民政系统将找准新常态下民生诉求,以群众需求为信号、以问题为导向,筑牢百姓幸福底线。2015年,我市将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0个;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4.3万人。今年还要实现近郊区(县)低保标准统一,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城乡统一、区域同步、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

   全年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

  2014年,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37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发展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社区居家养老人服务。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4.3万人次,提供助餐服务9万人次。大力推进13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其中近郊6个已投入使用,远郊7个启动建设。全年新增筹建养老服务床位9300张,可用和在建床位达7.04万张。

  “养老服务工作已经从传统上兜底保障和审批监管为主,拓展到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具体包括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直接服务的老年群体都急剧增加。”全市民政系统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改革意识,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朝着老有颐养的目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全市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

  今年民政部门牵头的养老服务方面的民生实事目标有三项: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0个;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4.3万人。三项目标任务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并接受检查验收。同时,要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和机构内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启动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