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机专合社成粮食规模化经营“主力军”
从单一机械耕种收服务指向粮食生产全过程——
本报记者 刘佳
根据省农业厅六月上旬的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春耕生产中,全省农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6月5日,全省大春机耕面积达到3073.6万亩,较上年增加202.7万亩;机播面积达到405.7万亩,较上年增加101万亩。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我省农机专合社已成为了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主力军”。
多措并举服务生产
尹遥霞是崇州市隆兴镇顺江村耘丰农机专合社理事长。
作为省级农机专合社示范社,尹遥霞告诉记者,今年大春生产期间,耘丰农机专合社为崇州、大邑、温江、郫县等地的土地专合社、家庭农场及种粮大户等提供了近5000亩的机插秧服务,不仅服务面积较上年增加不少,服务模式也有创新和提升。
“我们对客户需要的机械化服务进行‘个性化’定制。”尹遥霞说,“从土地耕整、平填、到育秧、机收再到机插秧、植保,运输等,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服务活动,客户根据需要签订。”尹遥霞说,分阶段细化服务内容,可以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有更多的选择,有了这样的“订单”式服务,今年耘丰农机专合社签下的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已达到7000余亩。
从今年3月起,双流丰收农机专合社理事长王金勇每隔一两天便要驱车前往新津县新平镇龙马村三组。在那里,他建起了一个占地约30亩的工厂化育秧基地。“农机专合社服务仅限于单纯的机耕收,是肯定不行的。”王金勇决定将服务指向粮食生产全程,其中包括建设工厂化育秧基地。基地投产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500亩的水稻育秧。
“农机合作社拥有比普通农户更精良、更完备的成套农业机械,具备组织化、规模化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服务能力。”省农业厅农机化处副处长周杉告诉记者,今年春耕生产中,我省农机专合社在服务模式上多有创新,并将服务链由过去的单一的机械耕种收环节向产前集中采购农资、产后烘干和加工等全程服务延伸,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实现机械化的难题。
机农兼融双向发展
在我省去年的全国种粮大户名单中,流转土地达1026亩的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辉赫然在列。谈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初衷,李凤辉说:“就是为了推广农机技术。”
2000年,李凤辉和表姐刘玉兰一同在中江推广农机服务。2009年刘玉兰成立了中江县南华镇鸿发农机专合社,2012年,李凤辉成立金穗源粮食专合社。李凤辉和刘玉兰通过土地适度集中流转,不仅改变了当地村民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还争取到了省财政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集中整治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李凤辉和刘玉兰也因此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双主体”。
这样的“双主体”,在我省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农机专合社通过流转经营土地,成为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兴主体。据省农业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达81.2万亩。其中双流丰收、西充丰粮等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种粮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广汉惠民、仁寿大地、夹江农友等农机合作社既是当地粮食产业基地的服务主体,又是粮食基地的实际经营主体,实现了由单一服务型向“服务+生产”的“双主体”华丽变身。
此外,越来越多农机专合社通过整合土地、装备、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走“双向发展、机农兼融”合作发展之路。在崇州耘丰农机专合社的集中育秧工场内就设有一个新兴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为职业农民提供农机、农艺培训。”尹遥霞告诉记者,耘丰农机专合社还和温江的开志农机服务专合社,以及崇州的秋林农机专合社合作,进行机械维修、育秧耗材、机插秧等合作。
去年,双流丰收农机专合社耗资上百万元在全省率先配置了适宜平原地区使用的大型展臂式植保机。三台川镇大兴农机专合社等合作社,购买了遥控无人机,为丘区提供“飞防”植保服务。在集中育秧方面,今年,全省有120多个农机合作社承担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实施任务。通过加强生产要素合作,农机专合社成为了我省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主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