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助农政策 让巴中贫困山区基础条件大改善

11.03.2015  11:40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川网会客厅】

  汪其德:惠农助农政策让贫困山区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本期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南江县“五郎”黄羊、“红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汪其德

   ( 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董焦 陈淋) 昨天上午总理和我面对面,问了我很多关于巴中扶贫的问题,非常和蔼可亲。”9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德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江县“五郎”黄羊、“红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做客川网会客厅,谈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情景,仍觉得激动不已,“一开始很紧张,但通过对话,我紧张的感觉一下就没有了。

  在和总理的对话中,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汪其德谈到的是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问题,这也是他今年关注的重点,“农村道路建设、村村通自来水,以及扶贫和产业发展,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汪其德表示,总理提到,今年要解决1000万人的贫困问题,这点让他非常感动,“1000万贫困人口中,四川占了100万,这看上去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总理发问:“巴中贫困人口的具体收入是多少?

  让汪其德略感惊讶的是总理对四川的了解,“他打断了不少代表的讲话,直接发问,对四川的现状显然十分了解。”轮到自己发言时,汪其德甚至多了几分紧张,他特地把“川陕革命老区——巴中市”放在了开头,重点讲述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

  “一系列惠农助农政策的出台,让我们贫困山区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汪其德表示,因为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陆续通车,巴中到成都的路程缩短为3小时,乡村公路直通家门口,“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城乡风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通过建设“巴山新居”,让农民们也都住上了“别墅”,思想观念也进一步开放,“以我为例,通过创办规模养猪场、养羊场、万亩蔬菜产业园、精深加工厂,创办了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心愿。

  但他也向总理坦言,像巴中这样的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还很弱,想要跟上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步伐,还有很大的差距,“巴中是秦巴连片贫困地区,全市三县两区就有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2个是省级贫困县。目前,全市还有50.9万贫困人口,还需改造21万户危旧房,7万户棚户区。

  “总理专门问到了巴中现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多少贫困人口在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是多少,等等。”汪其德说,2008年总理去过巴中,对那里很有感情,总理的回应也简单有力,“他说,今年财政再困难,都要解决1000万人的贫困问题。要让农村产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三大期盼: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扶贫开发

  作为一位农民代表,汪其德此次带来了巴中百姓的三大期盼,“一是盼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主要是交通、水利等问题,”他表示,获悉汉中经巴中至重庆快速铁路写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后,巴中人民都很振奋,“其次就是盼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以改变巴中没有大产业布局的尴尬局面。

  而最让汪其德关心的还是扶贫问题,“巴中还有50.9万贫困人口,虽然通过当地政府关心,已经脱贫30万,但基数还是很大。

  但他同时坦言,听到总理对农村的关心,对扶贫的支持,特别是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关注,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巴中属于山区,以养殖业为主,不比平原大坝。”作为养殖业的从业者,汪其德对当地适合发展的产业也了如指掌,“比如南江的黄羊,如果养殖户一年能养几十只,年收入就能达到十多万,就算是养个五六只,也有几千块的收入。

  “我现在也成立了公司,有专业的合作社,我也想带动周围的群众致富。”汪其德表示,通过他的带动,目前已有3000户村民养了50000头黄羊,今年他更规划以公司名义发动一个“五个一”计划,即建立100户家庭农场,建100个百平方米圈舍,每户养100头羊,种10亩草,每户收入超过10万块钱。

  在发言的结尾,他表示,希望中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加快编制出台川陕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重点支持巴中建设同步小康试验区,支持巴中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对乡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