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第一书记访农家|马鞍村“甜蜜产业”为脱贫添底气

06.10.2016  12:11

  10月4日下午,峨边县觉莫乡马鞍村第一书记鲁芷铭刚走到村委会门口,一队采笋归来的村民迎面走来。

  一见着鲁芷铭,走在队伍前方的彝族汉子马黑布仁便急匆匆塞过一包竹笋,“鲁书记,今天新采的,你拿回家尝尝。”鲁芷铭摆摆手,问起村民们的收入。“在‘八月笋’采摘季,每天可采鲜笋一百斤,每斤能卖2至3元,集中采笋一个月可增收1万余元。”马黑布仁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在峨边县城通往黑竹沟风景区的峨美路西侧,海拔1000余米的马鞍村是黑竹沟的“北大门”。鲁芷铭指着远处的山林对记者说:“别看这个处于小凉山深山的小村庄位置偏远,但大自然却给了这里的老百姓丰厚的馈赠。

  年底,包括马黑布仁在内的全村51户贫困户将整体脱贫,马鞍村也将成为觉莫乡首个脱贫摘帽村。借助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马鞍村野山蜂蜂蜜、跑山猪、竹笋等产业不断壮大。老百姓说,“生活和心里都有了份‘甜蜜事业’,脱贫也有了底气。

  结“亲戚”,点对点帮扶贫困户

  一年前,鲁芷铭刚来马鞍村驻村时,村民对这个“90后”第一书记还有疑虑。“细皮嫩肉的城里娃,到深山的彝族村落,能不能住得下、吃得苦?”马鞍村村支书吉克杨长道出彼时老百姓的心里话。

  马鞍村的脱贫联系单位是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想着发挥专长帮村民办实事,去年9月,鲁芷铭刚来驻村就背上测绘仪器,把全村每个角落跑遍,看地势、做规划。

  在实地勘察中,鲁芷铭见到村委会通向马鞍村三组的公路有一段长28米、高8米的挡土墙,常年雨水冲刷导致墙体垮塌,公路路基也被损坏,成了危险的悬空公路。他随即向扶贫工作组汇报了情况,帮助协调资金3万元,修复挡土墙和路基。因预算紧张,鲁芷铭还当起“工头”,带领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今年年初,工程顺利结束,老百姓出行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吉克杨长说:“公路上建起新墙,老百姓心中再无‘心墙’。

  鲁芷铭还与村中的贫困户结成“亲戚”,进行点对点的帮扶。马黑布仁便是他的“亲戚”之一。几年前,马黑布仁在车祸中伤了腿,全家收入微薄,度日艰难。得知此情况后,鲁芷铭多次上门做工作,鼓励他们一家振作起来。“在‘亲戚’的帮助下,我学习了采摘和养殖技术,除采笋外,还饲养了10头生猪,日子越过越好。”马黑布仁说,这个“亲戚”比真亲戚还亲,瓦吉瓦(彝语“”)。

  吉克杨长说,在实干式和亲情式的帮扶之下,马鞍村一百余户彝族农户,将鲁芷铭看作自己的“汉人亲戚”。

  做微商,“山里的宝贝”卖出去

  10月初,与鲜笋一起喜获丰收的还有马鞍村的“甜蜜产业”——野山蜂蜂蜜。农户家房前屋后和村里的山崖上,随处可见一排排圆形的蜂箱,蜜蜂们不断飞进飞出。“别小看这些蜜蜂,它可是我们的宝贝,每年秋天就可收获纯正的野山蜂蜂蜜了。”正在蜂箱前忙碌的村民李正华告诉记者。

  马鞍村所在的觉莫乡地域辽阔,林地宽广,一年四季都有花,特别是春夏秋三季,各种野花漫山遍野,养蜂有得天独厚的条件。3年前,外出打工的李正华正是看中山里的自然优势,回到家乡专心发展野山蜂蜂蜜产业。去年,他的100多箱蜜蜂收获蜂蜜上千斤,增收近10万元。“纯天然无添加的马鞍村蜂蜜,如果能进城,村民的收益也会跟着‘翻跟头’。”鲁芷铭跑遍乐山城区的超市,实地查看蜂蜜售价后,带头做起微商,帮着村民们卖“山里的宝贝”。

  鲁芷铭算了一笔账,每斤野山蜂蜂蜜就地销售,每斤售价70元,经过装罐包装后在网上销售,售价不但上浮一半,还供不应求。“养蜂大户”李正华说:“销路走俏,心中比吃了蜂蜜还甜。

  据统计,今年“甜蜜产业”为马鞍村带来了户均上千元的收入。如今,觉莫乡把蜂蜜作为农户的增收产业,大力扶持村民发展蜜蜂养殖,并与峨边山花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吸纳村民入社。该合作社既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还提供线上线下的统一销售服务。

  采访札记

  “”进百姓心里

  “这户贫困户家庭情况怎样?”“今年全村产业收成如何?”……鲁芷铭带着记者在村中走访时,面对一连串的问题都对答如流。驻村工作中,鲁芷铭发挥自身专长,帮着村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农产品“触网”、做贫困户的心理疏导工作……这位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90后”第一书记并不是简单地吃、住进了村,而是把身、心都沉了下来。仅1年时间,这个“汉人亲戚”就得到一百多户农户的认可。这份信任是他倾情服务群众,带领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脱贫攻坚中,驻村干部不仅仅要做到人驻,更要用行动和态度“”进老百姓心里,才能真正带领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记者 吴亚飞)

责任编辑:汪昕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