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到底
农学院这次是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较上了真儿。
从上学期期末到现在,学院党政联席会已经开了5次专题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院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专业工作小组,从院领导班子到各系、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全体总动员,分赴各大高校、研究所、用人单位调研,深入学院学生中听取心声,全面调研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厘清专业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找准专业优势特色,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初稿。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年年修订,我们这次就试图长远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现科学性、长远性、前瞻性。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让农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档升级!”农学院院长黄玉碧说。
通过调研理清思路
“我们不闭门造车,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广泛听取同行高校、用人单位、校友的意见,以专业性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为依据,让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切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西瑶介绍。
复旦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农大,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从东到西的高校、研究所都留下了调研组的足迹,上海方仁生态农场、四川国光、奥瑞金、诺普信、利尔化工、中种集团等企业都有调研组活跃的身影。
——在复旦大学,我校杰出校友卢宝荣和杨洪全两位“杰青”建议加强生物学基础教学,依据专业特点增设学科前沿研究进展,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为本科生定期授课或专题讲座。他们欣然同意抽出时间为农学院本科生讲授专题。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专门收集了2010年至今考取该所研究生的农学院26名学生的信息,对培养学生生物学基础、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烟草研究所)、四川省烟草公司和攀枝花烟草公司建议烟草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上市企业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建议农学、植保专业不应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诸如表达能力、人格魅力提升等。
——南京农大、扬州大学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门数多,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分类培养要求高,为增强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拓宽学生视野而开设的人文社科类、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启发了调研小组的思维。
——学院内召开的优秀校友座谈会、专业座谈会上,加强学生“现代农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屡被提及。
“我们在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时,发现他们大多认为农学院学生技术能力强,认真态度强,勤奋工作强,同时也希望学院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除了做技术工作,还能胜任管理工作,未来发展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农学院党委书记胡迅说。
让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广泛的调研带来眼界的拓展,通过大调研大讨论,农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达成了共识:“一是改正之前因人设课,专业强势就多设课的陋习,立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立足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立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需开课。二是强化专业实验技能培养,打破课程实验的局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并将专业实验精心设计、分段开设,既满足学生从认知、实践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需求,又与作物生长的不同季节相匹配。三是拓展选修课程门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于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中,改革之举频频出现——
将《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合并、《遗传学》《与遗传学实验》合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压缩学时学分,为学生增开更多课程,拓展学习空间。
《农业生产机械学》以往侧重于机械设计原理的教学,改为《作物生产机械化》,更加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以及现代作物生产中机械化理论与实践。播种机、收割机、中耕机等农机配套设施开始受到重视。无人机喷药等现代农机技术也被提到课程内容中。
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种庄稼,对“农事”没有概念,于是新增了普及基本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事学》课程。
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升,《文献阅读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引起了关注。
提出开设《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农业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更有海归博士开设的《细胞世界探秘》、《植物的魔法》等多门公共选修课程,以国际化的视角、丰富的学识、有趣的内容引发了追捧。
……
学院人才培养修订方案初稿形成后,学院下一步将邀请校内外职能部门和同行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题论证,确保修订后的培养方案适应学校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目标要求、为建设一流农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旋律
“这次大调研是一次思维碰撞,也是一次宝贵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我们既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经验,也宣传了农学院的经验成绩。”农学院副院长任万军表示。
作为学校的老牌学院,农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一直走向前列,学院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法上的探索,受到了业类人士的高度肯定。落到实处的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和科研兴趣计划,品类繁多的“标本制作”、“农技课件制作、演讲及推广”、“卷烟制作”、“种子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提升计划,斩获佳绩的“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富有特色的“高端学术讲堂”,以及不时考研升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子,屡屡让农学院被众人瞩目。
其实在此次轰轰烈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前,农学院对本科教学的高度重视也从四个十万工程中可见端倪。2015年5月,农学院一举推出大手笔的4个“十万工程”,包括:一是以课堂教学质量奖为抓手,激励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学院从2015年起,配合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奖,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评选20名院级获奖者,每名奖励5000元;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强化“一二课堂协同”,深化教学改革。在充分利用学校“三大计划”资源的基础上,学院每年继续投入1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各类创业计划大赛、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和引导,提升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实效。三是强化统筹,班主任、学生干部、党支部和党员“三线并进”,以“学习型”小班建设推动学风建设,每年继续拿出10万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四是提早动员、强化引导、狠抓本科生考研工作,每年从“一院三所”筹集10万左右的考研基金,用于考研工作和奖励报考“一院三所”优秀研究生生源及工作出色的班主任。
“保证基本教学秩序的运行和平安应该是一个学院的重心工作,农学院多年来的传统就是重视本科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后,我们将在课程改革、教师培养等方面全面着力,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黄玉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