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农业经济发展:改善供求关系 理顺价格机制

18.05.2016  12:23

  当前,农产品供求、价格等方面出现失衡,一方面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粮食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特别是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同时,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农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产品供需关系,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在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发布之际,本报邀请4位专家就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 慧 黄俊毅

  嘉 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汉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习银生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资深分析师 陈艳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增勇

  农业经济平稳开局

  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农业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我国农业形势如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

  黄汉权: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指数分别为100.4点和93.3点,虽然比去年四季度低0.9点和6.7点,但仍处于景气区间和“绿灯区”,做到了平稳开局,为实现全年农业稳定增长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银生:当前玉米处于阶段性过剩状态,库存高企。为顺利开启去库存进程,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去年降低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今年3月底,国家明确将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此前,农业部发布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计划通过粮改饲等多种措施在未来5年压缩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有利于减少库存增量,为加快去库存提供有利条件。

  陈艳军: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大豆目标价格制,不再对东北地区大豆进行临储收购,虽然农民惜售和国产大豆的食用特性,使国产大豆价格一直高于进口大豆,但东北大豆价格仍快速回落,与进口大豆的价差由2014年的每吨1000元至1600元回落至当前的每吨100元至400元,且因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增加,使得国产大豆需求量较往年下降,销售难度增加。不过目前关内大豆基本售罄,需求主要依靠东北大豆,黑龙江地区在4月份集中售粮之后,农户手中大豆不足两成。此外,东北地区新季大豆已经陆续开始播种,农忙期间农民售粮数量将阶段性下降,也支撑了国产大豆价格。

  朱增勇:2016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累涨13.0%,5月第一周创历史新高。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0个月环比下滑后企稳,2016年3月存栏环比持平,同比减少6.3%,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了仔猪供应、生猪存栏量和猪肉生产能力,导致猪肉市场供需偏紧的状态和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稳定猪肉市场,去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7批向市场出库投放了12.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另外,近期北京、浙江、陕西等12个省市也陆续投放了地方储备猪肉,共投放了近3万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

  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在我国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主要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什么特点?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稳中有快。“”是指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温和回落,一季度农业增加值为8803亿元,同比增长2.9%;春耕形势良好、粮食种植意向平稳。“”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和出口双升。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7%,连续4个季度上涨且涨幅扩大,但品种间分化明显,蔬菜和生猪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0%和16.6%;而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则由于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同比下跌6.2%、0.6%和14.7%。农产品出口由降转升,一季度农产品出口额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扭转了连续3个季度下降的局面。“”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务农收入增长加快,受生猪、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253元,同比增长6.7%。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速,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一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191.9元,同比增长14.9%。三是农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在去库存压力背景下,由于国家大幅下调了2015年产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同比跌幅较深。1至4月,国内产区和销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吨1861元、2110元,同比分别下跌17.5%、15.6%。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1至4月国内外玉米平均价差553元/吨,同比缩小261元/吨。我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1至3月玉米累计进口量64.55万吨,同比减47.6%;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3种替代品进口总量为411.67万吨,同比减少22.6%。

  陈艳军:就大豆来说,一季度,国内大豆市场呈窄幅区间震荡、反复筑底态势。在国内大宗商品整体向上的背景下,4月上旬国内大豆价格见2009年5月以来的低点后,结束了自2015年6月开始的持续单边下跌行情,出现了近一个月的上涨行情。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国内大豆市场已完成转换,未来行情将呈震荡上行态势,需注意我国临储大豆拍卖情况和美国商品基金对下半年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的炒作情况。

  尽快补齐两块“短板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和促增收等问题,粮食面临着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玉米库存高企,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平稳开局,为经济全局工作赢得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一是调结构压力加大。在品种结构上,一方面,粮食“十二连增”特别是玉米大幅增产导致供给过剩、库存爆满,今年夏粮两个月后即将上市,“去库存”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短缺严重的大豆生产逐年下降、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供给质量上,低端、大路农产品多,优质和品牌农产品少,工业供给品种质量结构和市场需求脱节,迫切要求调整农业结构。二是降成本任务艰巨。受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以及小规模分散经营等因素影响,我国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只能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要素效率等有限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补短板仍需加力。当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不高等状况,仍然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这两块短板,补齐农业科技和农民素质这两块短板。四是促增收面临新挑战。我国经济仍在下行探底通道,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收入增速将趋于减缓。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近年来,由于生产超常规增长与消费持续低迷的叠加作用,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缓解“卖粮难”问题,2012年至2015年我国连续4年启动了大规模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3亿吨,同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仅临储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左右,超过我国玉米一年的产量。

  陈艳军: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当前进口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6%,国产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14%,因此,国内大豆市场主要跟随全球大豆定价基础CBOT大豆价格走势。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油用为辅。因此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也会因各自的供需不同而出现阶段性的独立行情。不过近两年,因为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越来越多,挤占了国产大豆市场份额,使得国产大豆的走势与进口大豆越来越趋同。国际大豆市场已实现U型反转,未来一至两年价格将呈震荡向上态势,这将推高进口大豆到港成本。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为保持农业平稳发展势头,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农产品市场走势如何?

  黄汉权: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对冲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配套改革方案,避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造成农民减收,提高农民财政转移性收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把土地等财产性收入培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习银生:目前玉米去库存进程已逐步开启,储备玉米轮出加快、跨省移库玉米销售启动、临储玉米拍卖和定向销售即将开始,而且,临储政策取消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的确立,这些将对后市玉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国内玉米面积13年来将首次缩减。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对近年农民玉米种植意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将缩减1500万亩左右,产量比上年下降约3%。二是预期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步接轨,国内市场价格将维持下行趋势。三是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玉米去库存以及价格下行,将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加。

  陈艳军:大豆价格长线看涨,但压力仍存,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差将保持在低位水平或继续缩小,后期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据悉5月下旬将启动临储大豆拍卖,且因质量问题拍卖底价低于市场价,这将增加国产大豆供应量,抑制国产大豆价格。二是由于今年国家调整玉米收储政策,预计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将大幅增加,国产大豆产量也将相应增加。三是从船期预报来看,二季度进口大豆数量处在历史高位,港口大豆库存处于上升阶段,供应压力不断增加。四是CBOT大豆5月合约马上到期,资金的逼仓行为告一段落,CBOT大豆价格将回调。五是去年7月和今年4月港口检查大豆流向,阻止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均推动国产大豆价格走高。因此未来是否能有效阻止进口大豆进入食用,是影响国产大豆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有效阻止,则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扩大,如不能有效阻止,则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保持在低位水平或继续缩小。

  朱增勇: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和生猪价格仍将保持强势状态,涨幅将会趋缓,尽管四季度有望回落,但猪价仍将维持高位。近期猪价涨幅将会趋缓。第一,冻猪肉投放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猪肉供应较稳定的信号,平缓猪价涨幅。近期部分地区向市场陆续投放储备冻猪肉,近两个月的猪肉价格涨幅将会放缓;第二,由于前期部分养殖户存在一定压栏现象,这部分压栏生猪将会陆续出栏,出栏活重提高,猪肉供应量将会增加;第三,猪价处于高位以及鸡肉、鸡蛋等替代品抑制了猪肉需求,压制了猪肉价格涨幅;第四,猪肉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加。由于国内外猪肉价格差扩大,猪肉、猪杂碎进口量大幅增加,未来进口量仍将会继续增加,有助于缓解供需偏紧局面。因此,近期猪肉价格涨幅将会趋缓,三季度末有望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