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助力脱贫奔康

07.04.2016  10:15

 

  (记者 杜静 杨琦)近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成都召开“农业科技进民族和贫困地区行动计划暨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省农科院与甘孜州政府签署了第三轮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与仪陇、屏山、苍溪、理县、阿坝、木里、普格、昭觉等10个重点县签订了农业科技+精准脱贫合作协议,共建科技示范基地,探索科技扶贫机制,发挥农业科技在脱贫奔康中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省农科院与甘孜州签订的第三轮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中,主要包括食用菌基础研究及产业开发项目,甘孜州特色水果技术集成推广示范,常用地产中藏药材基础研究和产业推进项目,突破性青稞新品种选育项目,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马铃薯品种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项目,斑蝥素产业开发研究项目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支撑项目等8个合作项目。签订农业科技+精准脱贫合作协议的10个县均为“四大片区”中代表性强、示范辐射作用大的县。省农科院将针对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科技支撑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共同特点,组建省、市(州)、县、乡、村技术团队,将过去在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积累的经验,推广至我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

    甘孜州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杨凯说,院州第三轮科技合作的8个项目与甘孜州“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充分融合,旨在打造甘孜州青稞、马铃薯、食用菌、中藏药材、特色水果等重点特色产业,培养甘孜州农业产业技术支撑力量,为助农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甘孜州农牧民群众脱贫奔康。

    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说,省农科院科技扶贫工作要探索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科技支撑方式,探索和建立“四大片区”各市(州)和其他市贫困县(市、区)全覆盖的院地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常态化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机制和模式,加速贫困地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督查与激励紧密结合的管理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之路,确保精准扶贫任务完成,助力贫困地区在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期间,省农科院还介绍了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方案;甘孜、凉山、乐山等作院州(市)合作经验交流;木里、苍溪等县作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示范县经验交流;“四大片区”重点贫困县代表与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团队对接,进一步商讨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方案。

    延伸阅读>>

    院地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省农科院与地方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与甘孜、阿坝、凉山、乐山、广安、绵阳、宜宾、泸州8个市(州)签订了院州(市)合作框架协议;与宣汉、大竹、汉源、恩阳、布拖、万源、汉源、平武等45个重点县签订了院地农业科技专项合作协议;每年安排近100个项目,先后选派20余名专家到地方政府挂职,组织上万名科技人员赴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开展农业科技进民族地区、灾区、企业、乡村、基地“五进”活动,创建了农业高产高效典型,探索形成了区域特色农业培育及人才合作培养机制模式。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围绕88个县精准脱贫任务,加强与省级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衔接,开展大面积科技扶贫;选择增收致富急需的果蔬、菌茶、水产、蚕桑、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等专题进行培训;根据地方需求,面向“十三五”,协助市(州)、县编制精准脱贫产业、农业及农村发展规划;继续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及贫困地区共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重要产业种苗生产、粮油产业提升工程“三大基地”;组织农业实用技术进百县、进百企、入千乡、入万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农业科技进“农户”、专家农民面对面等活动,就近为农民群众提供务实高效的科技服务,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