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农业PPP模式探索 污染源变成了“增收宝”

15.09.2015  12:14

  作为四川首个农业PPP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成效显著

  9月11日,蒲江朝阳湖镇白鹤村,漫山遍野的丑柑缀弯枝头。一辆“洒水车”停在路旁,一根管道从车上罐体直通树下。

  已是连日阴雨,还要浇水?“这是通过吸粪车,给柑橘送去营养丰富的沼液呢!”工作人员解开谜团。

  在蒲江,124台这样的畜禽粪污运输专用车,每日穿行在橘林、猕猴桃基地或茶园间。而将污染源变成“增收宝”,靠的正是采用PPP模式推进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

  这个全省首个农业PPP模式探索,有何变废为宝的奥秘?

  困扰

  年粪污量4730万吨,处理率不高

  畜禽粪便是负担还是资源?这是当前让人头疼的问题。

  生猪大县蒲江,常年存栏生猪45万余头,每年产生粪污54万立方米。“送到污水处理厂一吨得掏五六元,还把本是有机肥源的粪坨坨浪费了。”当地养殖户告诉记者,对无力自己处理的养殖场,环保部门往往就是关停并转。

  放眼全川,作为畜禽养殖大省,年粪污量约4730万吨。“但有效处理率不高。”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表示,这已成为困扰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和农村重要的面源污染。

  专家指出,畜禽粪便利用水平不高,主要是因此还不能普遍做到“有利可图”,因此养殖场、农户及市场缺乏积极性。

  怎么破?“探索PPP模式推进资源化利用,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沼渣沼液收集、运输、储存、施用,促进沼肥还田社会化运营。”牟锦毅指出,这是今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探索

  6县试点PPP,走生态农业发展路

  2014年,在省财政厅支持下,我省首先在西充、蒲江、遂宁大安区启动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探索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作为项目发起人,以沼渣沼液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产品经销权为基础,以政府采购依法公开选择合作伙伴,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投资方式,以沼肥异地还田利用为主要形式的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PPP模式。“这是我省首个农业PPP项目,对农业来说这是全新领域,与财政两家摸底调查反复研究,最终优先这个方向。”省农业厅土肥处处长张熙表示。

  去年,蒲江公开选择8家社会投资人开展伙伴式合作,在6乡镇试点。“购置抽渣车每辆补5万元,建田间沼液贮存池每口补2万元,转运每立方米政府补20元、养猪户筹5元、种植户筹18元。”蒲江土肥站站长曾平介绍,共组建综合利用服务队26个。“一举N得”的效应迅速释放。蒲江县沼气协会会长付军良介绍,项目区8.38万头生猪的10万余立方米粪污变沼肥,还田3.35万亩,亩化肥施用量减10%,土壤有机质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土色变深了,果品提高了,果农亩节本增收450元以上。”朝阳湖镇镇长刘刚说,这为蒲江做强有机农业奠定基础。

  张熙介绍,今年新增射洪、古蔺、大邑3县,省财政两年投资1600万元在6县启动该项试点,已实现沼肥还田20.5万亩,处理粪污48万立方米,土壤有机质提升0.1%—0.5%,走出一条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培肥地力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今年,农业部明确,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并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成必由之路,“下一步,每个市州1到2县开展试点,三年以内全省搞50个试点县。”全省生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上,牟锦毅告诉记者。记者  李淼  彭久源  冉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