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主产区粮食稳定发展

08.10.2018  11:40

  近日,农业农村部答复并公开了“关于加大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投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关于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

  粮食主产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为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缓解主产区财政困难,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粮食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奖励政策设立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分配方式,加大奖励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产油(料)大县、商品粮大省、制种大县等五方面内容的综合奖励政策体系,奖励资金规模由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7亿元。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奖励资金由县级统筹安排使用,对缓解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4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围绕保护好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粮食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从统筹产销布局、保障生产能力、保护种粮收益、增强产业活力、稳定产区财力、健全产销协作等方面,建立多层次、长期稳定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此外,中央财政在安排其他各项涉农资金时,也将粮食主产区或相应粮食面积、产量作为重要的测算因素,对主产区给予倾斜支持。

  二、关于支持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次强调将农业基础设施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中,安排东北三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全国总任务的15%。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要求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并要求加大对“两区”的政策支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2017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力争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持续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商品粮基地。近两年,农业农村部已在东北选择了41个县开展整县黑土地保护。

  三、关于促进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

  近年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风向标”和政策实施的“导航仪”,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6年12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和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将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改革方案印发后,我们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结合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不断加大对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以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大县为重点,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以东北地区和环京津冀地区为重点,集中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整县推动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选择100个重点县推行地膜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多种方式的残膜回收利用机制;支持150个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推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这些补贴政策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不断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主产区粮食稳定发展,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