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在创新制度性供给

07.03.2018  15:1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我国“三农”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背后仍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制度性供给。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如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让我们听听来自两会的“好声音”。

  本报记者李朝民李竟涵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管是住在城里,还是生活在乡下,大家心灵深处这份对乡土中国的眷恋,始终魂牵梦绕。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的战略决断,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路径清晰,责任重大。代表委员们建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下足“绣花”功夫,要不断创新制度性供给,要加快构建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制度体系,要把创新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1

  把“”盘活—统筹利用市场配置合理流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农村改革40周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离不开改革。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说,当前的政策“大礼包”就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充分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体系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试点进入攻坚关键期。据统计,试点地区已累计出台约500余项具体制度措施,改革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土地问题是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提出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李成贵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资源权能,解决农村有资源缺要素的现状。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家作了较为全面的部署,相比以往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其核心是承认农村土地资源的权能和价值,改变了过去对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限制过多的做法。这其中,重点是盘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已闲置的学校和倒闭的工厂大院等。

  具体而言,有哪些方式可以更好地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和建设用地?李成贵建议,在城市近郊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可推行三种方式。一是集并小散村庄或在单个村庄上,可采取三个1/3的办法统筹利用土地,即1/3用于复垦,确保耕地不减少;1/3用于农民居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1/3用来搞产业开发,用来平衡资金。二是鼓励农民成立住房合作社,与商业资本合作,整理开发闲置宅基地和住房,发展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三是允许城市居民租住农民住房,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修葺改建,但不能建设别墅。

  其实,真正的难点在于偏远地方的农村,由于区位条件欠佳,其闲置的土地资源很难得到高效市场配置。怎么办呢?李成贵建议,可以积极推广“地票”的做法,即开发商通过公开操作平台购买偏远村庄整理出的耕地指标,置换成区位相对较好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偏远村庄土地不值钱的问题。

   2

  把“”留住—发展产业提高待遇加强培训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说,“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落实落细,关键靠人才。

  “当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稀缺的就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坦言,“发展比较好的农村能把人才吸引回去,但相对落后的农村吸引力则明显不足。目前党中央采取的措施是派人,虽然很奏效,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郭凤莲说:“我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农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议选择那些热爱农村、热衷农业的大学生,由政府出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党性教育,有意识地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养村干部。培养出来的村干部,要定人定点定报酬,让村干部能有尊严地工作。

  “同时,还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苏华说,“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养力度,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性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认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有人才就不愁没资金,没人才有了资金也花不好。要想把人留住,重点还是发展产业,提高待遇。

  “留住人的条件要考虑生态好、环境美,这样才留得住人。只有我们把农村建设美了,把产业搞活了,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到农村,进而带来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理念、资金和人才。”马传喜建议说,“政府要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快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3

  把“”引来—财政保障金融倾斜社会参与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个现实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势必直接影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质量。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村委会主任张宏祥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府是主导,财政保障是基础。如果没有公共财政的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在执行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也许只是一张蓝图。

  张宏祥2012年回乡创业,发展养羊产业,带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在县城开办全羊宴餐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他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资金支持。张宏祥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让用于农业农村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苏华认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金融需求是巨大的、多样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药引子”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同时还要创新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开拓投融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农村,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奋发有为。

  “坦率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所能达到的效果将是有限的。这种形势下,建议在国家继续‘多予’的同时,要更多地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依靠‘放活’的办法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李成贵说。

习近平妙笔勾勒“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靓丽画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农业厅
今年两会习近平六下团组 务必记住这些重要提法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先后来到六个团组,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务院机构改革: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完善助推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侯雪静、邬慧颖)1农业厅
牢记总书记的话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四川代表团12位村支书代表热议乡村振兴战略——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