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军转民大赛 绵阳成为军民融合项目“蓄水池”
“1500万,2000万,2800万!”9月13日,在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绵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上,当小型AMS装置研发团队负责人姜山博士做完路演后,现场100余家风投机构中有14家举牌,最终和君资本以2800万元现场签订意向协议。
军转民大赛正在成为各大风投机构寻觅军民融合项目的重要平台。在今年的军转民大赛中,共有来自国内各大国防军工科研院所的405个项目参赛,经过激烈角逐,20个项目进入决赛。项目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五大领域。
参赛项目凸显“军工”气质
作为国防军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年度创新创业赛事,今年的军转民大赛,包括十大军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工高校、地方及民口军工企业和部分军事科研机构在内的众多企事业单位踊跃报名,共有405个项目参赛。“提高的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规划推进研究所所长王敏介绍,405个参赛项目中,既有进行智能北斗项目开发的,也有交通管控雷达应用,还有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理,“纵观这些项目,无一不凸显‘军工’气质。”
在决赛现场,作为参赛的唯一一家绵阳本土企业,绵阳菲纳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可控源中子发生器受到评委好评。该项目通过小型、可控的核反应来产生中子,再利用中子的可穿透性勘测油气资源等。“我们的产品能在150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总经理张小隆说。
金戈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他带来了军转民的新项目——X射线微孔聚焦光学元件。“运用这一技术生产的便携式X光机,能够现场检测是否存在体内藏毒。”
让市场来判断参赛项目好不好
“我觉得今年的军转民大赛有一个明显的导向,那就是让市场来判断参赛项目好不好。”在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中华看来,今年军转民大赛的参赛项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转化的潜力更大。
军转民项目如何更好地走向资本市场?大赛组委会邀请工程技术类领域权威专家和投融资专家共同组成大赛评审组,按不同领域对参赛项目的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市场需求、转化效益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经过初赛、半决赛,20个项目从40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为提升军民融合项目的转化率,决赛现场,绵阳邀请了5位国内知名的金融投资界专家为项目“把脉”。为搭建起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平台,组委会还邀请了上百家风投机构前来,现场寻找中意的项目。
福建康众畅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助理高士琢仅半天时间就发完带来的名片,其带来的静脉生物识别技术受到风投机构追捧。“该技术通过红外线扫描手指静脉进行识别,技术的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目前已在军队做测试。”高士琢说,“有几家风投机构表达了与我们合作的意向,我们下来将与他们进一步对接。”“绵阳正在成为军民融合项目的‘蓄水池’。”北京君合银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周韬认为,通过军转民大赛的举办,绵阳成为军民融合项目的集散地,在集散地找项目很方便。“大赛结束后,我们将抓紧抓实优秀项目的成果孵化,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帮助一批军转民项目、团队实现成功创业。”绵阳市副市长孙福全表示。
□本报记者 邹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