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军民融合60年致力编织"强军富国梦"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17日电(本网记者叶含勇、江毅、杨迪)军为民、民拥军,军转民、民参军。在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和嘉宾认为,军民融合发展是现代国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途径。
“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司长王树年说,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实行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统一管理体制,要求国防工业既生产军品也生产民品。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国家经济建设转入备战轨道,民用工业围绕国防工业进行布点和配套,形成了前后方两套甚至多套体系的格局。
“军转民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王树年说,当时国家开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门制订了民品发展规划,实现军工技术转民用近3万项。到1988年,民品占国防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8%提高到45%。进入90年代,国家积极调整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逐步向民用企事业单位开放军品科研生产市场,民品产值占比上升到77%。
新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在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中,军工单位、民口公有制单位、民口非公有制单位三分天下。
“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军民融合的顶层规划。”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巡视员曹志恒说,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建立起由国务院和军队23个部门参加的部级协调小组,配套出台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法等政策措施。2013年,工信部已认定的26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以四川绵阳为例,作为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和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近年来初步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目前科技城共有军民融合企业近300家,去年产值超过1000亿,今年有望突破1500亿。
“军和民本来就是一家,好比核能,用到军就是原子弹氢弹,用到民就是核电。中国科技工作者,不管为军还是为民,都是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建议,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科技规划,完善政策配套鼓励协同创新,同时加强基础性研究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完)
分享到: